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格陵蘭島漁民改為用漁船捕魚 雪橇犬被迫退休

格陵蘭島西部的濱海城市伊盧利薩特(Ilulissat)位於北極圈以北250公里,是格陵蘭第三大城市,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該市處於伊盧利薩特冰峽灣(Ilulissat Icefjord)內,灣內滿佈浮冰,遠處的巨大冰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看來比城裏的街區還大。當地居民卡利拉克‧馬特森(Kaleeraq Mathaeussen)正從冰冷的海水中釣起一條大比目魚(Halibut)。

過往,每到冬天,馬特森通常會駕著狗拉的雪橇,出門捕魚。但從兩年前開始,就不再用雪橇,改用漁船出海釣魚。他說:「從1990年開始,我注意到迪斯科灣冬季的冰愈來愈少,冰層愈來愈弱,現時駕雪橇去釣魚太危險了。」

馬特森住在伊盧利薩特郊區,山坡上佈滿色彩繽紛的木造房舍,俯瞰著一片田野,眾多雪橇狗以此為家。馬特森家中育有30多條狗。以前,他用狗拉雪橇供遊客乘坐出行觀光,但現在留著牠們,只是為了10多歲的兒子。他說:「我仍然懷念那種生活方式,但現在只能這樣了,」

格陵蘭「大比目魚公司」(Halibut Greenland)總裁埃里克‧西弗森(Erik Sivertsen)說:「駕著狗拉的雪橇去捕魚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更多人用漁船捕魚。」

狗拉雪橇是格陵蘭島北部和東部的傳統,歷史悠久,原住民發明了這種獨特的運輸工具,直至近代,雪橇仍是北極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科學家認為,雪橇狗是於1,000年前由因紐特人(Inuit,美洲原住民之一,分布於北極圈周圍,包括格陵蘭、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祖先袓圖勒人(Thule)引入格陵蘭的。雪橇狗體魄健壯也耐寒,因此用作拉雪橇。

近年由於氣候變化,海面不再結冰、冰原融化,過去無法抵達的地區也築起山路,汽車逐漸普及,很多當地獵人和漁民放棄使用雪橇,不再養狗,全國雪橇犬的數量正在減少。

挪威北極大學的冰川學家阿倫‧哈伯德(Alun Hubbard)解釋說:「在90年代後期,降雪和融冰還處於平衡狀態,目前這個系統已成為赤字,降雪量跟不上冰雪融化和冰山崩解的速度。」 他又說:「我觀察到這裡在過去10年的變化,確實出現了突變。」

當地居民弗萊明‧勞里岑(Flemming Lauritzen)和妻子安妮‧蘇菲(Ane Sofie)經營一家旅遊公司,提供狗拉雪橇旅遊。他說,大約20年前,單單在伊盧利薩特就有大約5,000頭雪橇犬,現在只有大約1,800頭。這些被迫退休的雪橇狗,在惡劣的環境下無法獨自生存,因此只會遭到人道毀滅。

此外,夏天氣溫愈來愈高,披著厚重毛皮的狗隻,會懶洋洋躺在地上。若狗主沒有留意,狗隻甚至可能中暑而死。

在氣候相對穩定的格陵塻第二大城西西穆特(Sisimiut),狗主較為善待雪橇犬。博‧林思(Bo Lings)一家人愛狗成痴,每天都來到狗場陪伴他們飼養的數十隻雪橇犬。別人的狗兒受傷後,通常直接人道毀滅,他們則帶回家當作寵物照顧。林思每天會為牠們套上韁繩,再綁住越野車準備出發。每天半小時,一趟10公里,這是他發明的訓練方式。

消逝中的雪橇犬生命與文化令林思心痛。他想到,或許能讓狗兒搭配越野車,供旅客觀光時使用,他說:「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讓雪橇犬在格陵蘭永續生存。」因為在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雪橇犬通常比越野車更方便。

另一方面,氣候變暖也帶來新的機遇,由於新的航線將向北延伸,估計開礦將變得更加容易,吸引到礦業公司到格陵蘭島勘探。與此同時,冰川融化導致沿海地區出現大量沉積沙礫一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居民支持開採和出口沉積沙。

此外,冰川融化而來的水充滿養分,有利海洋生物生長,漁民現在可以全年乘船捕魚,大比目魚也賣得更高價錢。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