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鸚鵡不單學舌,也會互相學習打開垃圾桶蓋覓食。在城市棲息的鸚鵡群如何形成其「文化趨勢」和「次文化」?

在澳洲的城市裏,人們不難看見鸚鵡用嘴巴撬動垃圾桶蓋、把蓋子掀起來、撐住蓋子並沿著垃圾桶邊緣移動,最後把整個蓋子掀開,在裏面找尋廚餘進食。

2018年,悉尼(Sydney)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的動物學家理查∙梅傑(Richard Major)留意了這這種現象,於是他與一組德國科學家對當地居民進行一項統計,問他們有否見過這種現象;結果發現在市郊3個地區的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s,學名Cacatua galerita)都懂得這種技巧。

更令人驚奇的是,到了2019年末,有44個地區的居民表示看過葵花鳳頭鸚鵡懂得揭開垃圾桶蓋。梅傑和團隊於是再深入研究這些葵花鳳頭鸚鵡是如何學會這種技倆的。

最近梅傑和這組德國科學家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鸚鵡們很可能是透過觀察同伴的舉動而掌握這項技能,顯示聰明的牠們也具有向同伴學習、進而掌握新技能的學習能力。

參與撰寫這篇論文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的行為生態學家芭芭拉∙克倫普(Barbara Klump)指出,葵花鳳頭鸚鵡揭開垃圾桶的行為並非偶然,而是一種「文化趨勢」,因為這種現象首先在悉尼市南區出現,然後漸漸擴散到周圍地區。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葵花鳳頭鸚鵡的行為模式,研究人員在一些打開垃圾桶的熱點地區拍攝了這些葵花鳳頭鸚鵡,拍攝了 160 次鸚鵡成功掀蓋子的影片,加以分析。發現可以做到這點的葵花鳳頭鸚鵡,其中大部分是雄性,或是族群有主導地位的一隻。

研究員更注意到,葵花鳳頭鸚鵡揭垃圾桶蓋有幾個常見的步驟:首先,其中一隻鸚鵡用牠的喙掀開了垃圾桶蓋的一角;然後,走到鉸鏈將蓋子稍微打開。最後,牠們突然大力掀開蓋子,將之完全打開,露出了可能藏有食物的垃圾袋。

研究又發現,有些鸚鵡又會使用稍有不同的技巧,例如一些鸚鵡會叼住垃圾桶蓋的把手,一些則會用爪握住垃圾桶蓋;另一些鸚鵡會同時用嘴和爪握住垃圾桶蓋。

研究團隊更發現,不同地區鸚鵡的揭蓋手法,顯示一種區域的「次文化」。克倫普說:「我們發覺,在斯坦維爾公園(Stanwell Park)和修打蘭(Sutherland)區的鸚鵡的揭蓋行為,跟同區有較大分別。」

鸚鵡是被視為最聰明鳥類之一,哈佛大學的動物智力研究人員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表示,鸚鵡的腦部雖然只有核桃一般大小,但神經元神經元(neurons)的密度卻很高,因此多個物種的鸚鵡的智力,與大猩猩相近。

然而,有澳洲人投訴這些在城市棲息的鸚鵡──除翻垃圾桶覓食外,牠們發出的尖銳叫聲及排泄物,也滋擾到居民。今年4月,諾拉市(Nowra)有人拍攝到到,大群白色的大型鸚鵡佔據了街道的情景。

澳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梅傑說:「悉尼居民各自對鸚鵡有不同意見。不管你是否喜愛觀看這種色彩艷麗的雀鳥,或視牠們為一種寵物,牠們已能完全地適應與人類共處,和在一個由人類主導的環境下生存。」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