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曾與恐龍在大地漫遊,地球上倖存至今的活化石龜龜,大家勿忘守護牠們⋯⋯

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Triassic),烏龜和恐龍曾生活在一起。當時的恐龍長有尖銳的牙齒,背上有硬硬的殼,有的甚至尾巴上還帶著流星錘似的武器。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恐龍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但個性溫馴的龜卻一直低調地生存至今。

每年的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這個紀念日在2000年由「美國龜救援組織」(American Tortoise Rescue)發起,呼籲民眾從生活當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亂丟垃圾及破壞棲息地等行為,喚起全球對環境及保護龜鼈類動物的重視。另外,6月16日是「世界海龜日」(World Sea Turtle Day),提醒人們保育海龜 。

「美國龜救援組織」由蘇珊∙泰倫(Susan Tellem)和丈夫馬歇爾∙湯遜(Marshall Thompson)於1990成立,至今組織已救助約4,000頭各類烏龜。

今年的烏龜日主題是「為烏龜慶祝」(Shellebrate),用以強調烏龜不僅一種「有腿的硬穀動物」。蘇珊說:「烏龜是一種有感知能力的生物,牠們比恐龍生存更長久,可以活到25、50以至100年。」

龜類多棲身在沙漠、草原、濕地和樹林等地,然而,由於盜獵走私嚴重、棲息地受破壞等,使得全球龜鱉類數量逐年遞減。在已知的300種龜鱉類動物,有超過60%品種面臨瀕危或已經滅絕。

人稱烏龜,其稱意指所有龜鱉目的爬行動物。很多人混淆陸龜(tortois,又稱鱉)和海龜(turtle),其實牠們是兩種不同的動物。陸龜的殼隆起而平滑,海龜殼較扁平也不硬。現時海龜有七種,分別是棱皮龜(Leatherback)綠海龜(Green)、赤蠵龜(Loggerhead)、欖蠵龜(Olive ridley)、玳瑁(Hawksbill)、肯氏海龜(Kemp’s Ridley)及平背龜(Flatback)。

烏龜或鱉的背甲與腹甲都是骨骼的延展,上面會覆著皮膚或活的組織,就是脊椎的一部份。

一般而言,烏龜會吃任何遇到的植物性物質,如植物的種子、葉片、莖、芽、花、野果和果實,甚至乾燥植物的樹皮和樹根。烏龜吃下植物的種子後,消化時間相當長,這過程變相也讓種子更容易發芽。當這些種子跟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便會落地生根;亦由於大部分烏龜並不偏食,能維持生態的多樣性,因此烏龜對自然生態有很重要的作用。至於海龜,通常以海草、藻類植物、水母或是甲殼類動物爲食。不過近年嚴重的海洋污染卻威脅海龜生存。

說到烏龜第一個就是想到「長壽」,事實上,烏龜確比起許多爬蟲類長壽。據記載,最長壽的一頭烏龜是來自東非賽席爾群島(Seychelles)的亞達伯拉象龜(Aldabra giant tortoise),是世界體型第2大的陸龜。這頭名阿德維塔(Adwaita)的陸龜在1875年被送到印度加爾各答(Kolkata)的阿里波里動物園(Alipore Zoological Gardens)中飼養,一直活到2006年才去世,享年256歲。

龜這種古老的動物,曾目睹眾多動物的興起和衰亡,但在經歷人世間的滄桑巨變後,我們還看得到牠們嗎?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