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夏令時間節能效果成疑,為何歐美多國仍然實行?

踏入11月,住在歐洲和北美的人又要依照每年的慣例,將時鐘撥後一小時,回復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簡稱GMT),結束了夏令時間。

夏令時間又稱為日光節約時間(Daylight Saving Time):在天氣漸暖,日照時間延長時,以人為方法將時鐘撥前一小時,以充分利用日照時間,節約開燈用電;到10月底至11月初,再把時鐘撥後一小時,回復標準時間,就稱為冬令時間。

歐盟、瑞士和英國的夏令時間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開始,至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結束,美國則在11月第一個星期日結束。住在這些國家的人每年需要兩次調撥時鐘,一冬一夏。

估計目前全球有約70個國家實行夏令時間,大部分在歐洲、北美和中東。亞洲和非洲採用夏令時間的國家相對較少,但伊拉克、埃及等國也有實行,在南美洲,靠近赤道的北部國家都未有實行夏令時間制度。

富蘭克林

據悉,提出要善用日光的,是美國科學家兼政治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84年,他出任美國駐巴黎使節,發覺在夏天早上6時前已經日出,但大部分法國人仍在睡夢中,於是他致函《巴黎雜誌》(Journal de Paris)提出,若大家早點起床工作,可以早點下班,能節省使用蠟燭。富蘭克林當時未有提出將時鐘撥前,只是建議鳴砲或其他方式,提醒大眾早點起床。

真正提出夏令時間的是英國昆蟲學家喬治.哈德森(George Hudson),他在1881年隨父親移居新西蘭,他認為,日照較長的夏季方便他在工餘採捕昆蟲。1895年,他向威靈頓哲學學會(Wellington Philosophical Society)提交了一篇論文,提議實行夏令時間,把時鐘撥前兩小時。

夏令時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正式實施。1916年5月,德國政府實施夏令時間,希望藉此節省煤炭、石油等戰爭物資。敵對的英國和法國也隨之仿效尤,實行夏令時間。

德國和美國宣傳夏令時間的海報。

二次大戰後,美國一些州份繼續實施夏令時間,但有些沿用標準時間。直至1966年,美國國會經過《統一時間法》(Uniform Time Act),規定各州須改為夏令時間,否則全年均須使用標準時間。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州、關島等部分地區退出夏令時間,固定採用標準時間。

去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2021年陽光保護法》(Sunshine Protection Act of 2021),計劃於2023年起永久採用夏令時間。民主黨與共和黨一致贊成這項法案,不過要全年實行夏令時間,需要修改聯邦的《統一時間法》,才能真正定案。

在歐洲,二次大戰後,多個國家在不同時期實施過夏令時間。1981年後,歐盟多次發布關於夏令時間的指令。至2001年,才將夏令開始時間訂為在3月最後一個週日,在10月的最後一個週日結束。

2018年,歐洲委員會檢討有關政策,並進行了大型網上意見調查,訪問了約460萬歐盟居民,結果有80%受訪者贊成取消調撥時間的措施。更有人批評,調撥時鐘變相製造了一次時差(jet lag)。

2019年 3月,歐洲議會議員絕大多數支持歐盟委員會結束每年調撥時鐘兩次的提案,但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採用夏令時時或標準時間,建議2021 年 3 月作最後一次時間調撥,後來由於英國脫歐和新冠狀肺炎爆發,這項議題被擱置。

為節約能源而生的夏令時間,是否真的有助節能,長期存在爭論。例如有研究指出,夏令時間的確減少了人工照明,但同時增加用於暖氣和冷氣的用電量,因此總耗電量沒有分別。

另一方面,每年調撥時間總會帶來不便,也有人會因此失約。更有一些研究指出,將時鐘撥前會增加心臟病發率;另有研究顯示,調撥時間增加了致命交通意外。

近年,也有人認為,實行夏令時間令下班後的活動時間增加。大家可以趁著天還未黑,多做戶外運動、散步或跟子女遊戲。

曾進行夏令時間和節能研究的耶魯大學教授馬修・科特欽(Matthew Kotchen)表示:「實行這項政策的原意是節省能源,現時這個問題已難有定論。」或許,夏令時間這個政策只是實行得太久,大家不想改變習慣而已。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