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植入電子傳送器 癱瘓者能以意念重新行走
一名荷蘭男子下半身癱瘓了十多年後,最近因一名瑞士醫生在他的腦中植入介面,重新連結大腦和脊髓,得以控制腿部活動,重拾行走的能力。
一名荷蘭男子下半身癱瘓了十多年後,最近因一名瑞士醫生在他的腦中植入介面,重新連結大腦和脊髓,得以控制腿部活動,重拾行走的能力。
英國生育監管機構「人工受精和胚胎管理局」(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簡稱HFEA)5月10日證實,首批含有三人DNA(全名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信息的嬰兒4月在國內誕生。目前英國以這種方式出生的嬰兒少於五名。
那邊廂有人擔心科技失控,威脅人類,喊停人工智能(AI)系統開發,這邊廂有創科企業家嘗試應用AI解決疾病診治、社會不公義和人力資源錯配等社會問題,務求發揮創新科技的力量,改善大眾生活。
今年3月9日,日本東京新潮社(Bunch Comics)發行了日本首部以人工智能(AI)繪製而成的科幻漫畫《數碼龐克桃太郎》(Cyberpunk: Peach John)。
ChatGPT於2022年11月登場 ,旋即成為全球熱話,迄今已有超過100萬人登記成為用家。這類「有問必答」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亦引起學者關注,因為它普及起來,勢必會對身份真確性、原創度、消費選擇和決策過程等帶來影響,甚至可能令人失去批判思維。
今年1月底,加拿大多倫多漫天風雪,但執業律師阿倫‧格林浩斯(Aaron Grinhaus)卻這樣形容自己的律師事務所:「辦公室非常小巧,外面種有植物,更放了一排長椅。大家可以到外邊坐坐,甚至開會。」
怎樣成為百萬富翁?人類怎樣找到外星人?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怎樣能加快結束?什麼是真愛,怎樣才能找到真愛?
不少人換手機,不是因為舊機壞了,而是為了追求新型號更優質的攝影鏡頭。科學家發現,只要在手提電話相機的感光元件加入一種物料,便可以大大提升相片質素,即使在黑夜或光源不足的環境下也能夠拍出層次分明和細緻的相片。
去年啟用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讓科學家看得更遙遠,見到前所未見的古老星系,震撼世界。天文學家提醒天文愛好者,在2023年驚喜將陸續有來──先進的航天科學將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有關探究暗黑物體、年輕恆星如何形成和宇宙動態的新角度。
2015年,泰國2歲小女孩馬瑟恩(Matheryn Naovaratpong)因罹患罕見腦癌逝世。她的雙親決定將女兒以超低溫冷凍法處理她的腦部及身體。他們深信,他日醫療科技發展可以令她復生。她是目前已知年紀最小的冷凍人。
進入數碼世代,人類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急速增長,可是產品壽命卻反因科技進步而縮短。科學家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電子垃圾問題,正積極研究用菇菌取代電腦晶片和電芯裡的塑料基材。
在災害救援行動中,若遇上災區道路不通,救援人員可以出動無人駕駛的飛行器,向災民運送食物和醫療物資。可是,一般無人飛行器只能負載自身一成至三成重量的物品。最近科學家開發了機身輕巧,而又可以增加運送救援物資數量的兩全其美方案。
RSS Error: A feed could not be found at `https://www.buddhistdoor.org/tc/rss/feed/mingkok`; the status code is `404` and content-type is `text/html; charset=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