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芬蘭核廢料貯存庫明年啟用 獲當地民眾廣泛接受

今年初開始,位於芬蘭西南部海岸的城市埃烏拉約基(Eurajoki)市長維薩‧拉卡涅米(Vesa Lakaniemi)突然忙起來,國際媒體爭相約訪,因為座落該市的世界首座貯存核廢料地下設施將在明年啟用,記者都想知道:烏拉約基居民為何接受,甚至歡迎在那裡建造核廢料貯存庫的計劃?

拉卡涅米原本是敎師,後來成為市長,他說:「在這裡,市民為這個開創性的計劃感到自豪。」

烏拉約鎮位於波的尼亞灣(Gulf of Bothnia)上,距離首都赫爾辛基270公里,車程三個小時半。沿途古樹參天,有些松樹的樹齡達千年以上,風光如畫,但人跡罕至,公路上空空盪盪。

當地的奧爾基洛托(Olkiluoto)核電廠區已有超過40年歷史,一號及二號核能反應爐分別在1978年、1980年啟用。今年4月,第三號反應爐投入生產,成為歐洲最大核電機組,總共提供全國40%的電力。整個核電廠區有1600名員工。

明年,安克羅(Onkalo)亦將會投入運作,用過的核燃料將在那裡長眠10萬年,直至這些用過的核燃料的放射性消失為止。

「安克羅」是芬蘭語,意指洞穴。實際上這座儲存庫是一個位於地下420公尺深的洞穴。由波西瓦放射性廢物管理公司(Posiva Oy)開發及營運,該公司由芬蘭兩家核電公司合資組成。

在進安克羅的大門後,一片黑暗,往前走是一條5公里長的隧道,每前進1公里,高度就下降100公尺。壁面懸掛綠色的里程標示,布滿了各式管線及監測儀器,加上工程車輛穿梭時掃過的車燈光線,營造了一股神秘氣息。

安克羅將採用一種稱作「KBS-3」的技術,以多重障蔽方式貯存核廢料。用過的核燃料先用鑄鐵包裹,再以純銅包裹成膠囊狀。堅硬的鑄鐵可防止核廢料因為地殼運動洩漏,銅則是抗腐蝕的穩定金屬,可防止地下水腐蝕。銅膠囊再用三合土包裹,輸送到地底的處理站,放進貯存洞中封存。

芬蘭的岩層是超過18億年的穩定岩層,全國幾乎沒有地震,基岩穩定,而且地下水流動緩慢,不帶氧氣,也可避免核廢料水流失。

該設施預計可容納約3,250個長度近3公尺或以上的巨型貨櫃,波西瓦公司估計,設施約可容納5,500噸核廢料,填滿需要100至120年。

芬蘭從1970年代開始,已著手研究核廢料處置問題。1980年代核電公司TVO開始選址時,也遭到當地社群強烈抗議,後來與當地社群有更多互動、讓居民參與後,才慢慢取得公眾信任,支持建造核廢料處置場。

埃烏拉約基市議會有27名議員,歷來審查核能及核廢料相關議題時,都有超過七成支持。2000年決議設置安克羅時,有20票同意,7票反對。

事實上,當地的核電廠每年向埃烏拉約基繳納約 2,000萬歐元稅款,也為當地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除了有千多人直接受聘該行業本身,許多市民也在當地供應商和服務公司工作。

拉卡涅米說:「本市已經擁有30年核能工業工作的經驗。社區裡幾乎所有人都有親戚或熟人在那裡工作。兩家公司始終保持溝通透明,並信守所有承諾。公司也對民眾清楚解釋這些項目的科學基礎。」

民眾前往參觀核設施。

在核設施任職消防和安全指導員的勞里(Lauri Lahovuori)說:「核電安全的標準及知識水平在芬蘭是很高的。我知道芬蘭的安全管控很好,沒問題。」

埃烏拉約基市民不但沒有害怕,反而來到奧爾基洛托發電廠參觀。海利(Heli Blomroos)的家人在附近有一座渡假屋,她帶著年幼的兒子尤霍(Juho)來到,希望能激發他對核工業的興趣。

被問及是否擔心核電站的環境風險時,她感到有點驚訝,說沒有想過風險,因為她相信當局已採取一切必要預防措施。她說:「我很信賴同胞。他們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可以安全地做到這一點。而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所以太了不起了!」

國際原子能總署估計,自1954至2016年,全球臨時貯存的核燃料數量約為39萬公噸,其中大部分都保存在發電廠附近的臨時貯存設施中。怎樣處理這些核廢料,一向是備受關注的議題。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