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為何靛藍色叫「indigo」?這種跨越千年的藍染工藝技術,如何承傳了家族和印度人的傳統?

清晨六時,天上密雲,在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貢加拉佩特(Kongarapattu)村「KMA」出口公司的廠房,管工很緊張地點核工人,準備展開這天的工作。開工前,工人和村民齊集在一個有百年歷史的染缸前,舉行簡短的誦經儀式,祈求上天祝福。

管工對奈爾阿它(Neel Atha,意思為靛藍之母)誦經,並獻上香蕉、椰子和生果等祭品。

33歲的公司繼任人巴拉錢德‧安巴拉干(Balachander Anbhazhagan)說:「在我們的村子,開工幾乎像宗教節日。人們視工作為一種朝拜。」禱告完畢,工人走到田裏,將那些長到10厘米高的木藍葉收割下來,放上卡車,運回廠房。

根據印度敎的傳統,黑暗女神迦梨(Kaali)和諸神之首奎師那(Krishna)的畫像都被繪成深藍色。在種姓制度中,藍色是婆羅門才能用的顏色。印度有一間航空公司名為靛藍航空(IndiGo);在印度西北部的市鎮焦特普爾(Jodhpur),在那裏人們把自己的房子塗成藍色,以顯示自己的出身高貴,所以該市鎮也被稱為「藍色之城」。

靛藍(Indigo)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染料之一,更被稱為「染料之王」。自古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從木藍、馬藍等植物提取靛藍色的物質,加工作為紡織品的染料。據悉,在4,400年前埃及法老第五王朝的陵墓中,已發現有靛藍染色的布料。古羅馬的史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記載靛藍是來自印度的產品。希臘語中染料稱為「indikón 」,意即來自印度的物品,可見靛藍與印度的聯繫。

約在五千年前,印度河流域已有人種植木藍,印度人稱之為「nila」。15世紀以前,由於靛藍主要在印度出產,在歐洲是非常珍貴的染料。19世紀時,英國人以高價租出土地予印度農民種植木藍,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負責出口以賺取巨額利潤,後來更導致農民在1859年爆發叛亂,稱為「靛藍起義」(Indigo revolt)。

在印度用以製造靛藍染料的木藍(Indigofera,或稱槐藍),外形像羅勒葉(basil),會長出粉紅色的花。一般來說工人會在開花之前收割木藍,而且還要在收割後3小時內放進染缺內發酵,才能產生出質素最好的靛藍。

工人將木藍葉放在巨型的染缸裏,待樹葉發酵後,濾去樹葉,將水放到另一個染缸,經過約1小時的氧化後,染缸的水全變成藍色;再經過21小時,溶液將會沉澱在缸底形成粉末,工人將這些粉末放進磚窯過濾,壓成方塊,再曬5日後,就成為印染布料用的色磚。中國的古語「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說的就是這種工藝。

在廠房內,為了沉澱這項工序,工人將染缸分為兩層,之後要將染料的水攪匀。安巴拉干解釋說:「幾年前,工人要用腳踢水,以攪勻染料的溶液。這個工序,工人往往要踢水兩小時,不過現時已用機器代替了。」

48歲的帕加雅潘(Pachaiyappan)從事染料工業已經20年,每年有五個月時間,他由村外到廠房工作,他一雙手染滿了藍色的染料。他說:「這些染料會停留在手上一個星期,不過到今時今日,從未對我的健康產生任何影響,因為這些都是天然物料。」帕加雅潘經驗豐富,只需要看水的顏色,已能判斷木藍葉氧化的程度。他也能將粉末壓成很整齊的靛藍的色磚。

安巴拉干的曾祖父開始藍染技術,至安巴拉干已是第四代。該公司現在發展成為全印度最大型的天然靛藍染料生產商。

安巴拉干2013年開始接手經營家族生意,不過他說:「我從沒想過繼承父業,不過在美國修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時,有機會涉獵有關靛藍染料供應鏈的管理,我越了解靛藍的歷史和生態,就越覺得有興趣。」

安巴拉干說,他親眼看見父親如何從基礎開始營運。他說:「自上一代接手生意時,只有約400平方公尺的農地、一個染缸和沉缸。」現在他們有約12公頃的農地,也會定期向邦內數以百計村落的農民收購染料。

他更說,木藍易種,成本低而且可持續。「不會浪費天然資源。木藍葉會放回農地上自然分解,沉澱後的水也可以作灌溉用。」

對於安巴拉干和很多靛藍工人,這項工藝承傳了家族和印度人的傳統。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