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氣候變化令西伯利亞棕熊無法冬眠 半夢半醒四處遊蕩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愈來愈多動物的生活受到影響。今年冬季,俄羅斯東部的阿穆爾(Amur)地區天氣太和暖,導致部分棕熊無法進入冬眠,呈半睡半醒狀態,在巢穴外走來走去。

今年已經幾乎可以肯定會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了,6至10月連續五個月創下溫度新高,10月全球平均溫度為攝氏15.3度,比1991至2020年平均高出0.85度。

俄羅斯西伯利亞踏入冬季後,溫度仍然偏高,《莫斯科時報》報道,該地區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溫暖的10月,較平均高出兩度。這種情況主要源於氣候變化,因為俄羅斯靠近北極,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阿穆爾保護野生動物部(Depart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的報告指,通常到10月底,棕熊已經累積了整個冬天睡眠所需的脂肪儲備,準備好冬眠,11月的氣溫通常已降至0度,但今年到該月仍然溫暖,使牠們無法進入冬眠。報告說:「在某些地區,半睡半醒的熊仍然在巢穴旁走來走去。」

冬眠是一些動物因應寒冷氣候而衍生的生理機制,部分哺乳類動物和小部分鳥類當天氣寒冷時,會將體溫降低至接近環境溫度(接近攝氏0度),進入全身近乎麻痺的昏睡狀態,到天氣回暖後,體溫會恢復正常。

在西伯利亞,冬季野外的食物和水都比較稀少,棕熊通常在洞穴中睡覺過冬,身體會減慢新陳代謝,靠積存在體內的脂肪維持身體機能。待春季氣溫回暖,棕熊就會從巢穴中出來,開始尋找食物。

一般而言,棕熊的冬眠時間可能長達數個月,不過和其他冬眠動物稍有不同,熊會根據多種因素,如食物供應和溫度等,自行決定何時開始冬眠。研究發現,天氣變暖和冬季縮短,熊冬眠時間會減少,氣溫每升高攝氏1度,熊就會提前三天半離開巢穴。

2018年,俄羅斯南部自然保護區內的數百隻棕熊幾乎整個冬天都沒有冬眠,因為當年冬天的氣溫不夠低,不足以讓棕熊啟動冬眠機制。阿拉斯加部分地區的熊就不會冬眠,據動物學家解釋,當地沿海地區氣候較溫和,食物也有持續供應。

阿拉斯加北極大學北極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托伊恩(Oivind Toien)認為,棕熊出現昏昏欲睡的狀態,可能是牠們已經處於新陳代謝降低的狀態,但尚未進入冬眠。

除了溫度因素,巢穴的濕度也可能導致熊未能冬眠。托伊恩說:「溫度高於冰點,可能會導致融雪,水進入巢穴,可能會令躲在裡面的熊感到不舒服。」

不過,冬眠問題似乎對雄性棕熊的影響較大。托伊恩說,雌熊為了保護幼崽,會築巢冬眠;而幼熊體型較小,儲存能量也較少,散熱更快,更容易受寒冷影響。

科學家認為,俄羅斯東部這些半睡半醒的熊可能不會維持這狀況很久,因為預計聖誕節前一週夜間氣溫會跌至零下30度,到時熊就可以好好睡覺了。

托伊恩又說,不眠的熊在城市地區尤其常見,城市垃圾桶的殘羹剩飯,提供了充食物,那些習慣以人類廚餘為食物的熊,通常不用累積脂肪來準備冬眠。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