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牛黃價格兩倍於黃金 催生全球走私活動

深夜時分,在巴西東南部農業區的一家屠宰場裡,一群男人圍在一堆牛內臟旁邊,身上沾滿血污。不久,其中一人說:「看看這裡。」他用篩子按著牛肉,露出一個跟高爾夫球差不多大的深橙色硬塊,那是一塊「牛黃」(Gallstones,又稱Calculus bovis或cow bezoar)。

牛黃其實牛膽囊的結石,是動物膽紅素(Bilirubin)從紅血球(學名紅細胞erythrocytes)在自然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深橙色化合物,通常會排出體外。但當膽紅素積聚形成膽結石時,會對牛、人類或其他脊椎動物造成危害,甚至致命。

但在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牛黃長期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高燒、驚厥和中風等,至今仍然在廣泛運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隨著中國人口高齡化,國民愈來愈關注高血壓和心臟病,更採用中醫治療,中藥現已成為市場規模高達一年600億美元的產業,連帶牛黃的需求也大增。據悉,目前牛黃每安士售價約為5,800美元,相當於黃金價格的兩倍。

在一些產牛國家,如巴西、澳洲、哥倫比亞、阿根廷、美國和巴拉圭等,黑市商人和黑幫競相爭奪牛黃。

澳洲專門提供肉品相關資訊的網上媒體Beef Central引述該國業內人士,澳洲每年生產約200公斤牛黃,但全球最大生產國巴西則可產2,000公斤,佔全球產量40%左右。

牛黃雖然看來像小石,但其中約75%是水分,在烘焙成粉末的過程中大部分水分蒸發,因此十分輕。

在巴西,出售牛黃並不違法,但商人為了逃避徵稅和法規,多數地下交易這種小小的鐵鏽色石頭,武裝幫派也不斷湧現,甚至以武力以搶奪這些貴價產品。

聖保羅州的巴雷圖斯(Barretos)是農業小鎮,每年一度的「牛仔節」非常有名,會舉辦各類牛仔競技活動。當地警方調查員拉斐爾・法里亞(Rafael Faria)一天被派往調查一系列牛黃搶劫案和走私案。他說:「我初時還以為是開玩笑。」然而這類案件現在十分猖獗。

今年年初,在距離巴雷圖斯數小時車程的聖若昂-達博阿維斯塔(Sao Joao da Boa Vista),一群武裝劫匪闖入一座農舍,制服了屋主和他們6歲的孫兒,搶走了價值約5萬美元的牛黃。

在巴西和澳洲牛肉產量最高的昆士蘭州,也有屠宰場工人因盜竊牛黃而被逮捕,他們有時會偷偷把牛黃塞到自己的膠水靴裡運走。

過往,牛黃引起環保人士的關注,因為這種物質往往與一些瀕危動物的器官一併處方。例如,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藥丸要將牛黃和犀牛角混合在一起炮製。

人類為了取得牛黃,往往濫殺牛隻,牧場工人佩德羅・貝內蒂(Pedro Benetti)用卡車將牛隻運到附近的屠宰場,他說中:「如果我知道其中有一頭牛得了膽結石,一整群牛我都會自己來宰殺。」另一位農民說,他每屠宰約100頭牲畜,會發現至少一顆結石。

聖保羅州立大學(Sao Paul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員達妮埃拉・戈麥斯・達席爾瓦(Daniela Gomes da Silva)說,在巴西熱帶草原上獵取膽石的活動已經變得極其瘋狂,一些畜牧者最近甚至詢問如何讓牛長膽結石。

達席爾瓦說,雖然較老和散放的牛更容易患膽結石,但膽結石的成因仍然不詳。除了年紀,飼料、水源等都是因素。

達席爾瓦說,有一點是明確的:隨著巴西變得愈來愈富裕,農場的效率愈來愈高,富裕的農民買得起較高質素的飼料,使肉質更加鮮美,牛奶總產量更高,且現在供屠宰的是18個月以下的小牛,因此患膽結石的牛隻愈來愈少。

她建議,巴西農民還是堅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即生產牛肉和牛奶,不要輕信會有足球大小、價值百萬美元的膽結石等傳說。她說:「大家聽到高昂的價錢,就會開始失去理智。」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