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K-pop、韓劇、化粧品、韓食和燒酒……「韓流」(hallyu)如何打破文化壁壘,融入了印度社會主流?

2020年3月,印度封城,在孟買的居民曼尼(Mani),在家中觀看韓劇《愛的迫降》的大結局,更流出眼淚來。

曼尼今年67歲,人們很難想到他會為一齣電視劇著迷,但他說:「你看結局的一集有沒有哭?我哭得很厲害。太太以為我瘋了。」他至今已看了70多齣韓劇,也至少學懂了60多句日常韓文用語,也懂用手機發訊息。

《愛的迫降》在2019年印度播出,但沒有想到,數月後已成為文化現象。成為印度Netflix十大電視劇榜。頭10位的劇集。亦成為席捲印度的「韓風」(hallyu,或稱Korean Wave)。

對於年輕一代尼魯帕瑪(Nirupama),韓劇更成為跟年長一輩的共同話題。她一位叔叔今年58歲,已看了韓劇16年。尼鲁帕瑪說:「過往跟長輩的關係並不親近,大家也沒有共同喜好,每次家庭聚會,我們總會談談最近看甚麼電視節目。」

韓劇《愛的迫降》

尼魯帕瑪在2012年開始接解韓劇,當時她在上大學,身邊只有一小撮人追看韓劇。但時至今日,Netflix由2019至2020年,收視率增加370%。在各大城市,韓劇和K-pop的粉絲俱樂部(Fan Club)比比皆是。今年9月,防彈少年團的粉絲團籌錢在孟買一個巴士站巨型海報,慶祝團員之一田柾國(藝名為Jung Kook)24歲生日。

不但如此,韓國產品,包括韓星所吃的食品、燒酒(soju),他們的服飾、護膚品以至韓文亦大行其道。

國際市調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指出,在2020年,單是南韓農心集團的麵食銷售量已達100萬美元;2021年至今,印度出售的南韓即食麵,是前一年的178%

印度著名「youtuber」謝勒扎德·史洛夫(Scherezade Shroff)說:「我看過不同地區的電視節目,但你不止看一次,你會全身投入,包括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你會察覺與印度文化的相同之處,還有夢想。」

南韓延世大學商學院教授張大鍊認為,雖然韓劇的語言、佈景和角無疑以韓國為本,但拍攝方式其實是跨文化的,能迎合不同國家的觀眾的口味。一些印度觀眾表示,相對於美國劇集那些間諜、軍事行動或追捕連環殺手的情節,人們更易投入。

印度駐南韓大使斯里帕亞∙蘭加納坦(Sripriya Ranganathan)說:「印度觀眾看膩了寶萊塢的馬莎拉(即集歌舞、戀愛、喜劇於一身)或通俗劇,但韓劇的題材卻包羅萬有:三角戀、綁架案、失憶症、固執的媽媽、家族間的恩怨情為仇,或失散多年的兄弟或別國的特工為鄰等。」

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在印度甚受歡迎

蘭加納坦又說:「總讓人有親切和熟悉的感覺,因而在國內大受歡迎。」她又舉例以考試為題的《天空之城》說:「南韓人非常看重考試,情況與印度完全一樣,人們為了子女的教育,會付出任何代價。」

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印度全面封城,大家都留在家中追看劇集,更令韓流文化進一步被廣大群眾關注。一位觀眾說:「儘管大家都經歷壓力,韓劇總會令人發笑。」

有學者認為,韓流文化最早是在曼尼普爾邦(Manipur)、米佐拉姆邦(Mizoram)等東北部地區流行,印度米佐拉姆大學(Mizoram University)的歷史學者維文∙托克霍姆(Veewon Thokchom) 相信,這些地區與緬甸接壤;2000年時,爭取脫離印度的地下武裝力量革命陣線(Revolutionary People’s Front)禁止在當地放映寶萊活電影,令當地出現了一個文化真空。

在此後兩年間,曼尼普爾邦居民從緬甸引進了大批韓劇影牒,演變成一次「韓流」文化大爆炸,一直發展到今日。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