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長大後想做一個…」叙利亞難民女孩邀請大家一起感受她們的夢想
約旦扎泰里難民營內住了很多來自敍利亞的少年難民,她們年紀輕輕,已經歷祖國內戰的創傷、失去至親的哀痛,在陌生的國度爭扎求存,救援組織國際救援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通過一個名為「走
約旦扎泰里難民營內住了很多來自敍利亞的少年難民,她們年紀輕輕,已經歷祖國內戰的創傷、失去至親的哀痛,在陌生的國度爭扎求存,救援組織國際救援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通過一個名為「走
一群尼泊爾的尼師修行同時,亦關心社會議題。該國250位尼師不久前完成了2500里的單車旅程,展示了女性的耐力及意志力。尼師們由去年11月中開始,踏單車走遍北印度和尼泊爾多地,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旅程中走過2,500公里,至1
瑪林甘(Malingam)在斯里蘭卡中部開設一家小店,12年前,他的右眼被鐵線所傷。去年,他同一隻眼被一塊木所傷,他心想,「可能這輩子都只能用一隻眼。」不過四天後,瑪林甘獲贈一枚眼角膜,他接受手術後,在科倫坡一間醫院康復
美國一家新創辦的企業Sword & Plough的行政總裁Emily Núñez Cavness在工作時往往出現這種情況:正在用Skype跟妹妹兼公司的營運總裁 Betsy Núñez通話,討論公司的業務運作,卻
大家都想做好事,不論是為自己、為至愛親友、為社會或以至為地球,因為善行不論大小,總會為周遭帶來改變,也令自己心安。2016年4月10日,最少有60多個國家把當天訂為行善日,鼓勵世人多行善。以下有52種不同的行善方法 -
在英國戴維森郡拘留中心的獄警監察下,幾名身穿藍色服裝的犯人正在把一批義肢上的螺絲、栓帶和其他部件逐一拆下。拆分好的義肢將運送到非洲加納。當地接受過培訓的醫生將重新組裝,供病人使用。一位參與這項工作的在囚人士說,「我第一次
林醫師從小已立志行醫,多年來一直運用他的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 林醫師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師弟師妹,每月一次前往坪洲,為當地老人家義診。 人生而平等,這是《美國獨立宣言》的開場白;正如佛家提倡的「一切眾生皆平
陳愛蘭(左)與蘇玉梅體現同路人扶持的精神。 陳麗珍(左)與陳佩儀因參與會務而結成好朋友。 (續上篇) 抱正面態度 為生命打氣 創域會委員蘇玉梅和陳愛蘭,多年來在會內並肩作戰,像到
蘇惠英(左)、李兆紅 治療癌症固然需要具療效的藥物,但心藥亦不能或缺。心藥得由人來成就,誠如由不同癌症病友推動的創域會,其會員分享,病友走過類近的治療道路,那種心的交流,是最貼心的扶持力量。
地震破壞力驚人,加上餘震不斷,大肆破壞該國的基建設施,交通及通訊網絡中斷令救援難度增加。(相片由樂施會提供,Shristi Rajbhandari攝) 上星期六,尼
RSS Error: A feed could not be found at `https://www.buddhistdoor.org/tc/rss/feed/mingkok`; the status code is `404` and content-type is `text/html; charset=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