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電影《機場客運站》故事人物的伊朗政治難民在巴黎機場逝世

大家可還記得電影《機場客運站》(The Terminal)嗎?這齣2004年的電影,由金像獎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執導,影帝湯‧漢斯主演,內容描述一名困居機場多年男子的故事。而故事的真實主角、77歲的伊朗人梅赫蘭・卡里米・納賽里(Mehran Karimi Nasseri),已於今年11月12日離世。

納賽里因為護照與身份問題,於1988至2006年間,在法國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生活了長達18年,成為全球知名的難民。

巴黎機場當局表示,納賽里當日中午在機場2號客運大樓心臟病發,警察和醫療人員施救未果,不幸身亡。消息傳出,曾在機場跟納賽里相處過的員工都相當難過。

一名戴高樂機場員工說:「當我今天一早聽說他被帶走了,我的心都碎了。」

另一名機場員工說:「他把一張長櫈當成自己的家,所有家當都在那裡。」

納賽里1945年出生在伊朗胡齊斯坦省(Khuzestan)馬斯吉德蘇萊曼(Masjed Soleiman),該地區當時由英國管轄。據悉他父親曾在英國和伊朗合營的石油公司任職,母親則是英國籍的護士。納賽里1974年曾往英國布拉福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留學,回國後因參議抗議活動而被監禁。

至於為何會被困在戴高樂機場,他自己的說法就有不同版本。一是他入獄後被伊朗當局驅逐出境,在歐洲幾個國家申請政治庇護不果,結果比利時政府給予他難民身份。他表示,裝著難民證的手提包在巴黎火車站被人偷走。後來法國警方逮捕了他,但因為沒有身份證明文件無法將他驅逐出境,他輾轉於1988年來到戴高樂機場,並留了下來。

另一說法是,納賽里在1988年11月從伊朗前往英國尋找母親,但在巴黎火車站被偷走公事包,失掉證件。他飛到倫敦,但因沒有證件被遣返巴黎,從此就以戴高樂機場客運大樓為家。

由於歐洲各國政府行政手續複雜,加上移民政策日益收緊,納賽里多年來一直合法地在機場內生活。年復一年,他睡在戴高樂機場1號客運大樓的一張紅色塑膠長椅上,與機場工作人員交朋友,靠他們捐贈的餐券解決三餐,用員工設施洗澡,日常以寫日記、看雜誌度日,觀察來來往往的旅客。機場員工稱他為「阿爾弗雷德爵士」(Lord Alfred),在機場薄有名氣。

納賽里困居機場的故事,曾於1993年拍成一齣法國電影,英國作曲家喬納森‧多夫(Jonathan Dove)也曾寫成歌劇 《航班》(Flight),及後更引起史匹堡的注意,2004年以他的故事為藍本,拍成了電影《機場客運站》,找來了湯‧漢斯和嘉芙蓮・薛達─鍾斯主演,感動了無數觀眾。此外,也有一齣法國電影以他的故事為藍本。

湯‧漢斯主演《機場客運站》

電影上映後,記者蜂擁而至採訪納賽里,他也在1999年獲得難民身份和法國居住權,但有關方面說,他拒絕簽署確認文件,繼續在機場居住。

據悉,納賽里2006年曾離開機場後,曾進出醫院動手術,也使用《機場客運站》所得的電影版稅生活了好幾年,一度住進法國的收容中心。戴高樂機場透露,最近幾個星期,他又回到機場生活。他離世時,身上還留下幾千歐元。

機場一位醫生表示,納賽里長年滯留在無窗密閉的機場,缺少與外界接觸,常出現精神疲勞,更形容他已「成了該處的化石」。一位旅行社職員更說,他猶如囚犯,無法在機場以外生活,到晚年他甚至拒絕承認自己是伊朗人。

至今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回到戴高樂機場的原因,但納賽里在機場角落那張紅色的塑膠椅,度過接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歲月,這裡也可能是他最能找到認同的地方吧!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