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沒有張揚的感恩──換腎者的告白

冼麗英小姐(右)換腎後,積極參與器官捐贈推廣工作,並與周嘉歡醫生結緣。

周醫生獲頒「第六屆香港傑出義工獎」,一眾義工朋友也為她高興。

 

「法官黨委親友老細街坊齊觀看……這個病人沒處方……」

 

時間回到今年9月,全城一度關注十九歲少女勞美蘭急需換肺的新聞。多年前達明一派的經典名曲《沒有張揚的命案》,開首這段歌詞恰好形容她的病況──沒有任何處方,只能靠換亡者捐出的肺續命。可惜等了個多月,仍找不到合適的,最終不幸離世,全城也為她的離去感到傷心。

 

勞美蘭的死,再次引起社會對移植器官的討論。筆者早前跟一名成功換腎的康復者冼麗英小姐,以及多年來致力推廣器官捐贈的周嘉歡醫生傾談,嘗試從病人及醫者的角度,了解香港現時器官捐贈的情況。

 

冼麗英小姐:患上腎衰竭後 我要交代身後事……

 

「當知道自己患上腎衰竭,我想過要和丈夫離婚!」冼小姐淡淡說出當年患病後的激動心情。十五年前某一天,她自覺身體有點不妥,入院檢查。醫生發現她心臟衰竭,更有高血壓、肺積水問題。數日後,醫生告知她已患上末期腎衰竭。

 

「那時候,我仍是壯年,卻想不到命運如此弄人,我一邊哭著,一邊交代身後事……」冼小姐提出離婚,就是不希望成為丈夫及兒子的負累:「但老公一口拒絕,他說絕對不會放棄我!」之後丈夫一直努力照顧她,家庭與工作兩邊忙,更因此導致高血壓;唸中學的兒子亦十分懂性,幫忙打理家務,好讓她安心養病。

 

「患病後,我真的覺得自己很沒用,日日在床上哭,自怨甚麼也做不來!」話雖如此,但冼小姐感受到丈夫及兒子那份無條件的照顧及支持,明白不能自暴自棄,開始接受自己病情,定時覆診洗肚,靜待合適腎臟用作移植。

 

現時香港有超過2,000人等待換腎,據香港移植學會資料顯示,有病人等了超過三十年也換不到腎。冼小姐比較幸運,在患病一年多後,便收到醫院通知有合適她的腎臟;最後手術也十分成功,吃了藥一段時間後已復原。

 

新的腎 新的生命

 

為了尊重私隱,醫護人員從不會透露器官捐贈者及受贈者的姓名或個人資料;冼小姐只知道她的「新」腎臟,來自一名剛過世的年輕少女。說到這裏,冼小姐抑壓多時(多年)的感情最終收不住:「除了感激,我真的不知說甚麼好。我自覺欠了這位少女,還有她的家人……我也是母親,如果自己兒女過身,我會覺得上天對我好殘忍!」

 

冼小姐這份無言感激,多年來一直沒有傾吐出來。她根本不能跟那位少女及家人說一句多謝:「所以我跟自己說,這個腎,我會當作一個新生命照顧,我要好好活著,因為它會陪我終老!」

 

換腎後,冼小姐經常參與器官捐贈的推廣工作,好像早前剛代表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參加慈善抬轎比賽,擔任啦啦隊:「數年前我亦參加過香港移植和透析人士運動會,更獲得競步比賽季軍呢!」

 

「上天給我一個新的腎臟,我會好好珍惜,不輕言放棄自己!」冼小姐積極投入新生活,將感恩之心轉化為樂觀正面的人生態度,並努力感染他人,讓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贈的逼切性。為的是讓捐腎給她的少女及家人知道,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周嘉歡醫生:我的病人 只是欠一個腎……

 

筆者跟冼小姐傾談期間,周嘉歡醫生一直在旁聽著,今次訪問也是由她促成的。現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的周醫生,多年來致力推廣器官捐贈。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她這樣做?

 

「我是腎科醫生,當年入行時,見過很多等候換腎的女病人,因為洗腎而不能再生育,導致另一半有外遇,甚至離婚。」周醫生更稱有兩個病人因此而自殺;但最教她感到心痛的經歷,還是目睹一位和勞美蘭差不多年紀的腎病少女的離去。

 

「當年的醫療設備不像現在先進,我們只能用硬喉插進她肚中洗,很痛的,但她很堅強,一直忍著;直至一次,我們連喉也插不進去,因為已洗了太多次。不久後,她也撐不住了……」那一刻,周醫生覺得自己十分失敗:「她其實不應該死,她只是欠一個腎!」這促使她二十多年不遺餘力,投入推廣器官捐贈的工作。

 

為吸引更多人認識器官捐贈,她在2008年創立香港移植運動協會,舉辦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鼓勵曾移植器官的人士參加;她又派隊代表香港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做運動,有助病人在移植器官後更快復原,同時亦可讓捐贈者家屬知道,他們逝世親人的器官,能幫助延續另一個生命,而且活得很健康!」

 

祈望更多有心人同行

 

周醫生早前獲頒「第六屆香港傑出義工獎」,絕對是她過去多年來全心推動器官捐贈的一個肯定。但周醫生認為得獎與否並不重要,她更希望藉今次義工獎,結識更多同路有心人,期待日後互相合作,進一步宣揚器官捐贈的重要性。

 

二十多年來,周醫生見證時代及醫學進步,惟香港現時的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周醫生認為已非關中國人要保留全屍等傳統問題:「很多香港人對器官捐贈率已持開放態度,問題是相關的人手資源嚴重不足。」她表示現時全港有四十多間醫院,但只得九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他們平均每人要跟進超過四間醫院的病人,你說,怎樣做?」

 

周醫生坦言香港政府至今仍未有一套完善計畫去處理器官捐贈及移植:「例如會否加人手?有沒有為每年的移植率定下目標?」她希望今次勞美蘭不幸離世能成為催化劑,令政府正視這問題。

 

「勞美蘭的死固然不幸,其實今年香港已有十個成功移植肺部的個案,很可惜她入院期間等不到合適屍肺。但如果我們能將捐贈者數字增加一倍,或兩倍,我相信,她獲救的機率亦會增加!」周醫生感性不忘理性,問題的癥結,就是如何提升移植率,讓更多好像冼小姐的病人受惠。

 

佛教:器官捐贈就是布施

 

佛教一直支持器官捐贈。在菩薩修行六波羅密時候,便以布施為首。捐贈器官,代表捐贈者對受贈者無私的愛,消除別人之痛苦,正是布施的好例子,是大慈大悲的菩薩之舉。

 

然而,坊間有指若捐出器官會影響輪迴,亦有說法稱人死亡後八到十二小時內不要觸碰死者身體。不過聖嚴法師對此表示不同意:「如果是自己發了願,打算在過世後把器官捐給人,這樣子是沒問題的。」聖嚴法師認為捐贈者這份布施之心,絕對體現出菩薩的慈悲精神。

 

事實上,香港佛教聯合會過去多年來也支持器官捐贈。佛聯會行政總主任張毅平表示:「我們是器官捐贈計劃的支持機構,一直有協助衞生署宣傳器官捐贈。佛經說,寧自苦身不苦眾生,所以我們非常鼓勵佛教徒簽署器官捐贈咭。」

 

不影響輪迴 助累積功德

 

張毅平認為,「空性」是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在這個「空」的法則下,一切事物都必然經過成、住、壞、空的過程,在人身上就是生、老、病、死:「人死後,軀體將變壞及回歸大自然,故將器官捐贈給有需要的人,看不到有甚麽違背教義的問題。更能累積功德,令人轉生於更好的境界。」

 

所以,器官捐贈就是布施,應該四處張揚,多些人知道,多些人受感動,這樣子,願意布施的人,便會越來越多,廣義來說,也是弘揚佛法精神。

 

伸延閱讀:

佛教慈悲和無我思想與人體器官捐贈

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20003

香港衞生署器官捐贈登記

https://www.codr.gov.hk/codr/CInternet.do

冼小姐曾贏得首屆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競步賽季軍,她自言沒有想過會得獎。

冼小姐(右一)早前與一班香港移植運動協會義工參加慈善抬轎比賽,眾人以非洲土著造型亮相,十分搶鏡。

周醫生今年8月帶隊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奪得十九面獎牌,為香港隊歷屆最好成績。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