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日本人的「終活」安排: 他們怎樣積極面對生與死的大關

今年61歲的勝未陽子,年初在東京的巢鴨區參加了一個「終活」(shukatsu)課程,主要學習長者怎樣使用一個二手拍賣程式(App)。之後她在網上拍賣一些很少用的東西,如香水、手袋,還有年輕時到海外旅行買回來的餐具等,至今她賣出將近80多件物品,收入超過15萬日圓。

她說:「我希望趁健康有能力時,慢慢整理一下這些物件。」

單身的觀月優子今年53歲,去年上班時,突然肚子一陣絞痛,送到醫院才發現是腸道出血,在醫院待了3天才逐漸復元。住院期間觀月優子想到:「如果當日不及時被送到醫院,我放在家裡那些名牌手袋、多年來收藏的CD唱片,還有古董飾物怎麼辦?」

出院後,觀月優子決定好好地整理家中物品,她利用網上的二手市場程式慢慢地賣掉一些已經很少使用的物品,一年來共賣出了約130件的物品。她說:「剛開始會覺得很麻煩,但是陸陸續續接到買家感謝的信息,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珍視這些物品。」

日本幾家大型的二手物拍賣網站,60歲以上的會員近年大幅增加。根據安田經濟研究所的調查,中老年使用中古二手市場App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不想死後造成別人的麻煩」,要後人處理自己的遺物。

日本人心中,「不可以對他人造成麻煩」是很多禮儀的原則,隨著人口老化,「談論死亡」不再是需要避諱的禁忌了,並衍生出「終活」的概念。

日語「終活」(shukatsu)與日本大學三年級生都要參與的求職活動「就活」同音,也就是「為了迎接人生終點而準備」,除了喪禮與墓地的選擇、財產的安排外,還包括其他精神上的準備,例如在死亡來臨前,學習如何活得更有意義、想對親人留下什麼信息,更學會捨棄和不再執著等。

「終活」的風氣,也反映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2011年,日本導演砂田麻美拍攝了《多桑的待辦事項》一片,記錄父親砂田知昭這位戰後出生的日本上班族,在化學公司當業務員努力了40多年,退休後不久卻發現患上末期胃癌。一向做事按部就班的砂田先生,列下臨終前要做的10件事,包括:造訪神父、陪孫女玩、投票給自民黨以外的人、籌備告別式、與母親一起家族旅行、跟親友告別、受洗、第一次對老婆說「我愛你」等。

然後,砂田在69歲那年平靜地離世。過世前,砂田先生不斷對家人說「對不起」、「謝謝你」和「我愛你」,真摯感人,深深觸動觀眾,這部片大賣兩億日圓,打破日本紀錄片的票房紀錄。

近年亦有多本「終活」類的書籍,使讀者更深入地去思考年老的意義。例如奪得2018年芥川奬的若竹千佐子處女作《我將獨自前行》一書,描述74歲的桃子離開鄕下到東京工作,再遇到先生結婚,生有一男一女培育成長,到了先生去世,成了獨居老人後的心路歷程。70歲的内館牧子所寫的《即將離世》,女主人公是一位78歲充滿活力的前酒館老闆,作者描寫她如何利用她的餘生歲月。

此外,各式各樣安排後事的服務亦一應俱全。有非營利團體舉辦「終活研討會」,市面上也出現「終活筆記本」,讓人們可以記下未完成的願望、財務規劃、臨終醫療、葬儀法事等。其中,又以身後事的安排最為重要,會按照每個人的意願,根據個人族群、宗教信仰、家庭狀態、個人意願等,預先安排葬禮形式、場地佈置等。

一個專門提供「終活」服務的網站寫著,他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例如預拍「遺照」,或者先挑好最喜歡的生活照片,預先做好影像處理,存在他們的照片數據庫,以備喪禮時使用。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