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專家未能預測未來 但其實預測有法

新年伊始,總有各領域的專家和命理大師為來年的世界作出預測。世事無常,誰不想知道未來的事情?擁有水晶球,就真的能夠預知未來嗎?

沃倫‧哈奇(Warren Hatch)原是華爾街的投資戰略師,後來參加了一項「預測錦標賽」,現在成為預測公司「良好判斷」(Good Judgment Inc)的總裁。他指出,預測家並不是預言家,但他們卻能比常人更準確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原因是他們考慮問題的方法與一般人不同。

哈奇說,所謂預測,其實是指一些未知的事情發生的機率,是可以量化推算的。

「良好判斷」公司的創辦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華頓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菲臘‧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他從1984年開始就從事研究人類預測全球事件的能力,曾邀請數以百計的學者和專業評論員就各種主題作出預測,從內政、經濟到國際關係都有。結果令人失望,即使是所謂專家作出的預測,比隨機得出的結好不了多少。

泰特洛克後來與科普作家Dan Gardner合作撰寫的《超級預測:預測的藝術和科學》(Superforecast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一書,裡面言簡意賅地表示:「一般專家的精確度大概和黑猩猩擲飛鏢相同。」

2011年,泰特洛克獲得美國情報先進研究計劃活動署(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簡稱IARPA)資助,和同事芭芭拉‧米勒斯(Barbara Mellers)開展了「良好判斷計劃」(Good Judgement Project),每年開列100至150項有關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的情況,公開邀請一些自願參與者作出預測。

一年後,一部分預測者脱穎而出,成為「超級預測者」。他們以高達70%的差距,輕而易舉地擊敗了很多頂尖大學的教授團隊,表現甚至超越擁有多年經驗、掌握機密信息的中央情報局(CIA)專業分析師。

泰特洛克寫道:「多得情報先進研究計畫活動署,我們現在知道,數百位普通人加上簡單的數學,不但有能力和具備昂貴設備的專業人士競爭,還能擊敗他們。」泰特洛克用實驗數據和歷史事件對照,闡釋成為超級預測者需要具備的特質。

泰特洛克發現,超級預測者擅於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也較容易接受新思維和有較強的反思能力;他們擅於放下個人喜好、傾向和觀點,不讓這些主觀因素干擾預測的準確性。

後來,泰特洛克在這基礎上,開辦了「良好判斷」。

哈奇解釋說,首先,超級預測者面對問題時會分拆成一堆小問題,逐一估計所知及不確定的程度,將之量化成數字。若有人問,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大家集中想知道的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勝出?但是,且慢,大家可以先想想,在過往的總統選舉中,是在任的勝出機會較大,還是挑戰者呢?這樣你就可以找到基本的機率(base rate)。

第二步是根據基本的機率整合新的資訊。這些資訊可以來自新聞報道或其他人。哈奇說,成功的團隊能包容不同背景、文化和歷練的成員,參考他們的意見。能聆聽不同意見、改變自己的想法,是超級預測者的一項特質。

其次,超級預測者要敢於不斷懷疑自己的推論是否正確,不斷修正想法。他們會不斷反問自己,有什麼未有考慮嗎?很多人未能成為成功的預測者,是因為經常抱有一套固定的信念,在面對挑戰時,會傾向維護自己所信。

古希臘寓言說:「狐狸觀天下之事,刺猬以一事觀天下。」在哈奇看來,人類所知永遠有限,只能掌握最關鍵的訊息來作出判斷。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