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南韓傳統「海女」承繼有人,只嘆海裏無魚……

在南韓東南的巨濟島(Geojedo),位於釜山附近,是該國第二大島嶼,以海產美食著名,是國內人渡假觀光熱門地之一。在島上一處海灘,28歲的金素熙穿著一身黑色潛水衣,粉紅色泳鏡和紫色的蛙鞋,緃身跳入海中。約分半鐘後,金素熙便一手拿著6至7隻海參浮出水面。

金素熙對同伴吳貞敏說:「這些已是最大的了,怎麼辦?老闆一定又要生氣了。」

金素熙和吳貞敏都是新一代的年輕「海女」(Haenyeo),以採集海產為業,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和海水受污染,海產大幅減少,影響了她們的生計。有經驗豐富的「海女」說,現時的漁獲只及數十年前的一小部分。

五年前,金素熙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在南韓的城市生活,後來她遷到巨濟島,對「海女」這門職業產生興趣,開始跟年長的海女學習潛水。她稱她們為「老師」,她們也視金素熙如女兒或孫女。除了潛泳和採集漁產,海女作業用的「浮球」(Taewak)和撈網,也是她們親手造的。

金素熙

金素熙和吳貞敏她們除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也因為有較大自由度。35歲的吳貞敏已育有三位子女,她每天早上出海工作4至5小時,又要趕回家照顧家人,生活雖然艱辛,但她沒有想過要放棄這份工作。

南韓的海女,可以在沒有任何潛水裝備的情況下,徒手潛入10公尺深的海水中,採捕鮑魚、貝類等海產。在每次下水前,她們會手牽手祈禱,祈求「潛嫂」(Jamsugut,即海洋女神)保佑她們安全和豐收。

南韓的海女傳統,相信與附近的島嶼貧瘠多山,缺乏耕地有關,因此島民以採集海產維生。考古學家發現,公元前300年,濟州當地人已開始採集貝類海產;1460年朝鮮王室文獻已提及這些潛水員,17世紀則開始出現海女,可能是因為男性被徵召當兵,因此需要由女性維持家計。

根據濟州海女博物館(Jeju Haenyeo Museum)的資料,1965年,海女的數量達到頂峰,有超過23,000名。但近幾十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到大城市工作,全國海女的數目只有約4,000人,其中8成是60歲以上。

南韓政府也決心保育這項傳統,2006年開辦了濟州海女博物館,2015年,濟洲地方政府撥款6,500萬美元保育「海女」傳統,包括資助海水的潛水衣、購買意外和醫療保險。2016年,濟州島「海女文化」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65歲的海女朴石熙說:「當我得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時,我生平頭一次為以身為海女而感到驕傲。」

她和34歲的女兒高良珍共同擁有和經營著「平大里海膽麵屋」。但這家橙色屋頂的餐館相信是唯一一間真正由海女經營、以售賣海女採捕的海鮮的水產店。

《現代海女》影片頻道

巨濟島的金素熙和吳貞敏還在「Youtube」開立了名為《現代海女》(Yozum Haenyeo)的頻道,以短片介紹她們的工作和生活。

金素熙說:「只要身體還健康,我希望能工作到90至100歲,成為年紀最大的海女。」不過她說:「我現時最擔心的是氣候變遷,可能改變了整個行業,甚至會使之湮沒。」

韓國資源署生態恢復部門的官員全炳熙說:「氣候變化導致海洋生物棲息地變化和外來物種的湧入。」他說,1968年至2017年期間,南韓周圍的海洋表面溫度上升了攝氏1.2度,溫暖的海水帶來了新的亞熱帶物種,也殺死了原有海藻林,奪走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產卵地和棲息地。

吳貞敏一面檢點這天的收入,一面感慨地說: 「這些真是我們的切身問題。」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