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全球暖化 中亞部分冰川體積不縮反增

說起氣候變化對冰川和海冰融化的影響,焦點通常都在南極洲和北極格陵蘭島。科學家發現,中亞地區一些冰川的體積未見縮減,有些甚至增大了。為甚麼這些冰川能夠倖免於全球暖化的影響?

塔吉克斯坦北部的山區。科學家正在爭分奪秒,研究區內冰川融化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
Levi Bridges/The World
塔吉克斯坦北部的山區。科學家正在爭分奪秒,研究區內冰川融化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 Levi Bridges/The World

兩年前夏季的一個晴朗天,中亞吉爾吉斯的雪山塌下一塊巨冰,雪崩一觸即發,幸好山上的登山者及時閃避,僅有幾人受輕傷。這次雪崩災害引起大眾關注,聯合國在2023年宣告,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達至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程度,作為人類主要水源的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過去20年,全球冰川每年減少約2,670億噸。科學數據顯示,大部分亞洲高山的冰川顯著退縮,變得愈來愈小。喜瑪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脈、西藏和天山一帶的高山,有「亞洲水塔」之稱,逾14億人倚靠發源於該處的主要河流獲得食用水。河水主要源於融雪和降雨,冰川融化的水可謂「應急儲備」,擔當緩衝角色。

但是,科學家發現,即使是夏季,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區的雪山保持嚴寒,冰川表面的冰雪不但沒有縮小,而是出現汽化跡象,反為增長。這吸引了科學家到訪,探索冰川「不融」之謎。

Levi Bridges/The World
Levi Bridges/The World

在瑞士聯邦研究院專門研究塔吉克斯坦的冰川學家邁理士(Evans Miles),召集了多位瑞士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組成Pamir項目研究隊,研究中亞地區山脈的冰川變化。他們每次實地考察都要登上海拔15,000呎的基地。他認為 ,比起造訪已鋪設路徑和有民居的額菲爾士峰,到塔吉克斯坦的雪山更具挑戰性。

邁理士表示:「冰雪汽化令冰川表面形成冰金字塔結晶,十分壯觀。不過要在這樣的冰川上行走相當艱難。在塔吉克斯坦山區一旦發生事故,可謂叫天不應,沒有拯救隊,沒有直昇機。」他強調冒險探索的意義重大,因為很多亞洲人都依靠中亞的雪山供應食用水。

研究團隊成員相信,中亞多個冰川並未有縮減,是因為鄰近的巴基斯坦、中國和烏茲別克有幅員廣闊和設有灌溉系統的農田,大量水從農田蒸發,令大氣中的水分增加,引致天氣轉變,更多霜雪降在塔吉克斯坦冰川,正好補充融化的冰。

冰川體積沒有重大變化,不代表當地人民不受氣候變化影響。塔吉克斯坦多處地方變得愈來愈乾旱,居民正設法適應水資源緊絀的生活,例如學習可持續耕種法。

一群塔吉克斯坦農村的婦女聚集,研習如何適應愈發乾旱的天氣。Levi Bridges/The World
一群塔吉克斯坦農村的婦女聚集,研習如何適應愈發乾旱的天氣。Levi Bridges/The World

冰川失去了多少冰雪?在甚麼時候融化速度最快?有多少雪會落在山脈上?為了尋找答案和制定預測模型,科學家參閱歷史數據,例如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最終失去了多少冰川。瑞士洛桑大學的冰川學及數學家宙域(Guillaume Jouvet)解釋,依賴過去數據有其局限,因為以往冰川融化的速度並不像現在那麼急劇。

參與Pamir 項目的科學家又與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合作,翻查蘇聯時代的塔吉克斯坦冰川數據。他們走訪山區村民,以口述歷史方式搜集資料。來自德國的地理學家加芙露花(Sofia Gavrilova)從一位塔吉克斯坦鄉村教師口中,了解當地河流歷年來的水位變化。她認為:「這些口述資料非常珍貴,我想不到有其他資料來源。」

科技進步亦為科學家帶來新的監測工具。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Grenoble Alpes University)的波力巴(Jordi Bolibar)應用電腦運算來研究冰川變化。他說人工智能有助團隊更精準地預測水資源供應的變化,以及海平面的上升幅度。他期望能協助受影響的社群及早採取適應措施。

儘管塔吉克斯坦的冰川目前處於穩定狀態,但研究人員相信,它們勢將漸漸融化,趨勢不能逆轉。Pamir 項目的邁利士說,即使我們在2050年前有能力捕捉大氣中的碳,冰川融化的問題也不會馬上停止,會持續縮退大約20至30年。他認為所有為遏止全球暖化的努力都是重要的,即使換來的只是溫度下降攝氏1/10度,長遠而言都有助拯救冰川。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