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有需要購買護膚品」──可能是家暴受害人的求救訊號。波蘭中學生開設這間網上「護膚品店」,暗中救助她們……

「您的皮膚情況如何?」

「您對酒精有敏感嗎?」

「您的子女也需要潤膚品嗎?」

在波蘭一間網上美容品商店,一位美容顧問話正向她的客戶介紹產品。然而,消費者最後不會購得任何護膚產品,而是來自警方的服務,因為這是一間提供家暴受害者秘密報案的「商店」。

這間名為「洋甘菊與三色堇」(Rumianki i Rratki,英譯Camomiles and Pansies)的網上商店,由波蘭一位中學生克雷斯蒂娜∙帕絲柯(Krystyna Paszko)開設。去年,17歲的帕絲柯聽聞,若法國有人到藥房訂購「19號口罩」(Mask 19),就是家暴受害者求助的暗號。

帕絲柯受到啟發,於去年4月成立了這間偽冒的網上化粧品店。店家在臉書的開發網頁,即收到很多求助訊息。帕絲柯應接不暇,便聯絡了華沙的「婦女權利中心」(Centrum Praw Kobiet),並得一群義工加入。義工除了協助營運專頁外,也接聽來電,分辨哪些是求助電話,哪些是真有興趣買護膚產品的人士。他們至今已為300多位求助者提供協助。

帕絲柯說: 「我們偽裝成一間極普通的網上店,但其實背後有一隊提供危機介入服務的團隊。」

「鎖售人員」對客戶提問的問題,其實是在了解求助者的處境。例如,求助者的情況如何?求助者的的伴侶有否醉酒?其子女是否有即時危險?團隊接到了求助者的「訂單」和送貨地址,就會通知警方。

今年2月,這家網上商店獲頒歐盟公民團結獎(Civic Solidarity Prize),這個獎項是為了獎勵在疫情期間團結社會的歐盟公民,得獎者還能獲得1萬歐元的獎金。

波蘭家庭暴力嚴重,去年8月,家庭、勞工和社會事務部(Ministry of Family, Labour and Social Policy)委託外間機構進行的項研究指出,該國63%的婦女表示曾受到某程度的家庭暴力;報告又指出,國內有相當數目的少數民眾接受暴力,情況令人關注,例如有10%的男性不認同婚內強姦是犯罪。去年11月,一名14歲的少女被一名親戚強姦,但審理的法官以受害人未有反抗為理由宣判被告無罪。

此外,波蘭於去年啟動程序,退出被稱為《伊斯坦堡公約》(Istanbul Convention)中的《歐洲保障女性免受家庭暴力約章》(Convention o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

聯合國婦女權能署(UN Women)婦女指出,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多國宣布封城,限制民眾外出,阻礙了受到家暴的婦女求助。一些國家組織都開發了暗號,讓她們透過其他求助。

在哥倫比亞,有關注婦女的活躍者發明了一句「我有售賣化粧品」的暗號,方便受虐的婦女透過社交媒體求助。該國非政府組織「我們談談」(Nosotras Hablamos)鼓勵以電郵聯絡他們,求助人只要向該機構訂講眼線液,即暗示可能是家暴的受害人。

在墨西哥北部城市雷諾薩,一個名為「雷諾薩婦女計劃」(Proyecto Fem Reynosa)的團體的運作方法則是這樣:只要有人訂購某種唇膏,他們就會聯絡警方,向申報者提供協助。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