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芬蘭開始試行全民基本收入制度:為什麼他們相信政府「派糧」也可鼓勵工作和創意?

Universal-Basic-Income_1

芬蘭於本月開始試行「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計劃,為期2年,當局隨機挑選二千名市民參與,每月提供每人560歐元(約600美元)的基本收入。參與者必須是正在領取失業救濟金或收入補貼者。這筆基本收入會取代救濟金。領取者可以同時工作,亦無需繳稅。如果試驗成功,計劃會擴大到所有的芬蘭成年人。

芬蘭這項旨在解決貧窮的「社會試驗」,一直受到爭議,反對者認為政府不應隨意向市民提供補貼,亦有人擔心實施這項措施,更難以吸引民眾從事非技術及低收入的工種。瑞士2016年曾就向每個成年公民每個月提供保證收入2,500美元進行公投,結果在75%選民反對下被否決。

然而,世界各地仍有不少地區進行或計劃推行基本收入政策。義大利利沃諾市(Livorno)去年6月已開始試行「全民基本收入」,為該市100個最貧困家庭提供每月500歐元(525美元)的基本收入,今年1月1日又新增了100個家庭。另一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及荷蘭烏特勒支、蒂爾堡等多個城市,今年來亦會相繼推出類似的試驗計劃。

Universal-Basic-Income_3

芬蘭推動「全民基本收入」的核心想法, 是為國民提供一份基本薪金,令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當局希望措施可以簡化複雜的社會福利制度,省減政府開支及減少浪費成本,另一方面,亦可以對應人工智能普及後工作機會減少的前景。

負責執行該項措施的芬蘭社會保險局(KELA)發言人杜魯寧(Marijukka Turunen)說:「我們希望基本收入讓民眾獲得經濟保障,可以為他們未來的生活打算。」

「全民基本收入」還有一個好處,是鼓勵領取失業救擠的人士工作。目前失業者多半不願意找工作,因為擔心收入增加後,失業救濟會被削減。若實行「全民基本收入」,失業人士不用擔心工作的收入反令福利減少。有了固定收入,失業人士會更樂於找全職或兼職工作,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加寛裕。

Universal-Basic-Income_2

澳洲全國工會的總部副秘書長茅斯(Godfrey Moase)年前在英國報章撰文指出:「當每位市民都可以確保生計,將可釋放大家的想像力、創新及企業精神。當大家不必為下一份糧擔心時,便會投入去開創社會企業、合作社及小型企業。」

有關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由來已久,20世紀影響力極大的經濟學家費爾曼(Milton Friedman)及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均提倡政府提供某種形式的保證收入,以減少貧窮情況。亦有人認為提供基本收入,往往比福利支出更低,亦易於執行及監察。

1969 年,尼克遜總統提出「家庭協助計劃」(Family Assistance Plan)提議無收入家庭每年可獲 1600 美元補助,方案獲眾議院通過,卻遭參議院駁回。但1974至1979年間,加拿大曼尼托巴省(University of Manitoba)一個小鎮多芬鎮(Dauphin)亦試行了類似計劃。計劃雖然因政府換屆,資金不足而中途暫停,但研究結果發現領取基本收入者求醫及精神壓力,學童輟學的情況均較少。

Universal-Basic-Income_5

年爆發金融風暴,這個概念重新引起注意,以解決貧窮問題,加上機械人及人工智能的發展,生產趨向自動化,令人再思人類與工作的關係。支持全民基本收入的人士認為,這項主張挑戰社會一貫以來只重視受薪工作的思維,卻忽略了非收薪的工作如義務工作、家務及照顧老弱等對社會的貢獻。

然而反對者則懷疑,過去某些短期試驗,未能顯示這項措施在長期實施時會否達到的社會效果。例如參與試驗的人士利用補貼進修,可能只為方便在試驗結束後更容易謀得職位。

直到目前為止,最佳實施案例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自1980年代以來,每年持續發放現金給所有居民,經費來源為該州的石油收入紅利。無論如何,大家都會留意芬蘭這項「社會實驗」,到底能否收到預期成效。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