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一直深受亞洲人喜愛,但盛產玉石的緬甸,當地人民卻未能因此而改善生活。龐大金額的交易背後,是走私、毒品、工人被剝削及對環境的損害等罪惡。
去年11月21日凌晨3點,緬甸北部克欽邦(Kachin)帕敢鎮(Hpakant)一玉石礦區發生山泥傾瀉,一整片土石泥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從山坡上沖了下來,導致約80間房屋被埋,過百人死亡失蹤。
今年5月3日,克欽邦一處偏遠玉石礦區發生一次較少型的山崩,至少11人喪生。
對當地居民來說,這些意外並不罕見,大型機械日以繼夜動工開採玉石,崩塌意外時有所聞,有居民表示:「鬆軟的地質加上大型機械造成的震動,才會導致礦坑崩塌。」
緬甸擁有豐富的玉石資源,克欽邦帕坎鎮(Hpakant)更盛產優質玉石,但因為緬甸玉石產業長期被軍人和有裙帶關係的企業把持,渉及許多非法走私交易,基層礦工長期被剝削、受到差劣的待遇。
在發生連串致命的山泥傾瀉後,加上非政府組織的要求下,新政府7月宣布整頓玉石產業,包括凍結現有的開採玉石牌照續牌及暫停發出新牌照,直至制訂新的法律框架為止。
一直監察玉石開採業的非政府組織「 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倡議幹事科芭(Juman Kubba)表示:「新政府就開採玉石的牌照一事表態,是很重要的一步。玉石貿易是軍事獨裁政權數十年來貪污、濫權及任人唯親的像徵。」
「全球見證」去年10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緬甸的玉石產業在2014年賺了311億美元,約佔緬甸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8%,其中多達50%至80%經由走私賣到中國。
這份長達128頁的報告指出,緬甸的龐大的玉石產業被政府高層、毒販及少數武裝組織所組成的網路秘密控制,持有政府牌照的開採公司佔用土地,不僅加劇地區武裝衝突與土地掠奪,更造成污染,大大影響當地居民傳統的收入來源,包括農業和小規模玉石開採。
大多數的當地人靠開採玉石維生,但工作條件苛刻,許多採玉工人每天在礦坑工作超過十小時,但薪水僅能維持溫飽,當地生活條件惡劣,工人經常患上瘧等傳染病。
開採玉石不分晝夜,礦區裡以毒品提神或紓緩勞累,估計有75%的人因此染上毒癮。一位緬甸玉石礦工:「有朋友說毒品可以緩解辛勞工作帶來的疼痛,我用毒品來止痛,就這樣上癮了。」
亦有礦工說:「如果我們採到了玉石,老闆就把薪水扣起,再給我們更多毒品。」
與此同時,毒販、軍方和政府高層所組成的產業鏈,把玉石跨過邊界偷運到中國大陸境內,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玉礦的爭奪也使得緬甸的地區衝突不斷。以基督徒為主的克欽邦一直向政府爭取自治,雙方維持停火達20年後,於2011年再起衝突,部分原因是玉石出口的利潤分配不均所致。
因此,要整頓玉石產業毫不容易,「英國支持緬甸運動」(Burma Campaign UK)的總幹事法曼納(Mark Farmaner)說:「玉石是不少武裝族群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用以支援醫療、教育、及在國內流徒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