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泰國的「水上遊牧民族」--曾經沒有國籍、在海洋上自由遊蕩的莫肯人⋯⋯

莫肯人以傳統漁叉捕魚

在泰國蘇林島(Koh Surin)的沿岸一間船屋,住著了一個莫肯人(moken)家庭,包括蘇里揚·胡克(Suriyan Hook)、他的德國藉太太莉娜·布米勒 (Lena Bumiller-Klathale) 和兒子諾亞(Noah)。他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傳統的「卡邦」(kabang)的船屋上度過。

莉娜今年35歲,生於德國漢堡,曾在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修讀社會科學。2011年到亞洲旅遊,在這裡認識了一位導遊蘇里揚·胡克(Suriyan Hook)。2018年與蘇里揚結婚,婚後更住下來。她是保育資訊平台「莫肯島」(Moken Islands)的創辦人,爭取保育莫肯人的文化。

她說: 「住在一隻沒有自來水的船屋上可以說是很落後,但當你駛到一個美麗的海灣、在一個瀑布下淋浴,卻同樣地滿足。一些人,每天生活是上班和到健身室,但對我來說,每日去取水也是最有意義的。」

蘇里揚今年36歲,自少在海上長大,是少數仍全時間住在海上的莫肯人。他們一家日常的飲食,除了米飯外,都是從家裡捕撈的。

莫肯人是南島語族部落(Austronesian)的一支部落。南島民族指大洋洲和東南亞以南島語系為語言的族群,包括台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以至新西蘭和夏威夷太平洋島嶼等居住的多個民族。

莫肯人泰文「Chao Ley」,意思是「海上的人」,是散居在緬甸和泰國之間的安達曼海(Andaman Sea)丹老群島(Mergui Archipelago) 和泰國的海上部落。丹老群島由800多個島嶼組成。

莫肯人部落約有2,000至3,000人,大多數分佈在泰國。傳統上,莫肯人以船為家,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卡邦」上,以小船隊的形式來回穿梭在各島之間,以捕撈魚蝦和潜水採集珍珠為生。只是到每年的5月至10月份,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的雨水,海水上漲,莫肯人才會來到群島東部臨時搭建的欄屋棲身。

莫肯人的卡邦船,一般是用竹釘將木頭固定在一起,並用藤鎖捆綁而成,船體經過鑿刻,船尾成交叉狀,船篷則由經過乾燥的棕櫚葉子做成。

據說,莫肯人擅泳,可以長時間在水中,亦可以在水中看見事物。1999年,瑞典隆德大學(University of Lund)的生物學家安娜·吉斯林(Anna Gislén)主持的一項研究表明,莫肯族兒童的視力比歐洲兒童要好50%。

此外,吉斯林曾親自到實地調查研究,發現莫肯人的水下視力驚人,甚至在水下20多米,竟能不藉助任何現代化裝備精確地捕捉獵物。吉斯林更說:「他們對於眼光學的應用已經達到了我們人類的極限。」

最初,大多數的莫肯人沒有國籍,也沒有身份證。後來,泰國政府給其中一些人發放了特殊的身份證,但身份證只允許他們在註冊的省內走動。

泰國和緬甸之間的邊境管制變得更加嚴格。布米勒說,他們可以去的地方越來越少,莉娜說:「他們經常受到巡邏隊的騷擾。

2004年,發生南亞海嘯,莫肯人由於對危險的敏銳力,及時跑到山上躲避災難,但不少人的卡邦船被吹毀。泰國政府將部分人遷移到蘇林島國家公園(Ko Surin National Park)內一條臨時村落,現時這裡住了約315位莫肯人。他們居於一些木、竹建成的平房,屋上裝上了太陽能發電板,也有自來水供應。其中包括了蘇里揚的兄弟恩戈(Ngoey)。

另一方面,他們放棄了自給自足的海上遊牧生活,有些人在公園設施中擔任清潔工、廚師和導遊,或向遊客售買小飾物。而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成為泰國旅遊業又一個吸引力。此外,泰國當局任命了教師,向他們的下一代泰語和文化。不過,國家公園禁止人們砍伐樹木,卡邦船這一項傳統造船手藝也有失傳的可能。

然而,2019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泰國當局停止外國旅客入境,旅遊業停頓。恩戈仍然很樂觀,他說: 「疫情爆發後,我們的收入是減少了;但我不氣餒,我們還不至於捱餓。」他說: 「長久以來,我們都不是依靠旅遊業,我們是以海洋維生。」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