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熱潮由中國吹到西方 背後有社會文化因素

今年6月10日,一件真人等高的Labubu(拉布布)玩偶在北京永樂公司拍賣,最終以人民幣108萬元(150,324美元)高價成交。拍賣行聲稱,該件高131厘米的初代Labubu雕塑是全球身價最高的同類玩偶。

這場稱為「拉布布藝術品全球首拍」的拍賣會,共有48件不同Labubu產品供競投,全數售出,共售得人民幣372.54萬元(51.75萬美元)。

Labubu玩偶有一對尖耳朵、大眼睛,還有九顆尖的暴牙,造型醜陋,有點怪異又不失趣致,卻能在短時間內席捲全球,由內地、東南亞,以至歐美各地。這熱潮與獲得名人加持、社交媒體廣傳,以及大眾對角色有情感投入等因素有關。

Labubu玩偶由香港藝術家龍家昇(Kasing Lung)創作。他1972年在香港出生,7歲隨家人移居荷蘭,目前穿梭在香港和比利時兩地工作。龍家昇表示,少時喜歡閱讀故事書,尤其受到古代歐洲精靈傳說影響。2015年,他編繪了一系列名為The Monsters的圖畫書,當中包括Labubu這個角色。2019年,龍家昇和北京玩具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簽訂了獨家授權協議,將Labubu生產成玩具產品。

Labubu最初幾年,銷情只是一般,銷售增長率只是個位數,2023年時亦僅為5.8%。2024年是轉機之年,泡泡瑪特在海外大量開設分店,又將The Monster系列產品製成毛絨掛件和鎖匙扣等,其中以鑰匙扣版本最受歡迎。

Labubu得以在各國形成熱潮,與名人效應不無關係。2023年,南韓女團Black Pink成員Lisa在接受訪問時,袋上掛著一個Labubu玩偶,並稱這些玩具是她的「秘密愛好」。及後,樂壇天后Rihanna、Dua Lipa、影星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等紛紛成為粉絲。歐美消費者以Labubu配襯名牌手袋,各地都有消費者通宵排隊、爭相購買。

另一方面,泡泡瑪特的Labubu部分以「盲盒」方式出售,顧客收貨後才知道自己買到的是哪一款。這種像抽奬的促銷手法,增加了其吸引力。部分Labubu款式更是限量版,不容易買到,因此備受炒家和收藏家追捧。公司更開發了官方轉售平台,因而催生了二手市場,一些盲盒被炒高到原價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2023 年,一套《三博士Labubu系列:勿聽,勿視,勿言》雕塑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以20.32萬港元(約2.5萬美元)賣出。此外,龍家昇的Labubu主題畫作《Mon》在香港菲利普斯拍賣行以42,120美元成交。他另一幅作品《Excited Plastic》在2025年的拍賣會上售出,成交價達10萬美元。

一些粉絲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開箱」經驗,讓追隨者捕捉他們的真實驚喜。這款玩偶透過互聯網,迅速在東南亞地區火紅。

印度女星Sharvari Wagh(左)和Black Pink的Lisa。
印度女星Sharvari Wagh(左)和Black Pink的Lisa。
Rihanna
Rihanna

據專注於中國市場的研究公司超讚(ChoZan)的創辦人艾希莉‧杜達列諾克(Ashley Dudarenok)說,Labubu開始走紅於2022年底,當時中國剛擺脫新冠疫症。她說:「疫症過後,很多中國觀眾都想在情緒上逃避現實……Labubu這個角色魅力十足,卻又有點混亂,體現了這種反完美主義。」

相對於傳統玩偶的「甜美可愛」,Labubu的「醜萌」似乎抓住了年輕人追求獨特的情緒,強化了「反叛感」符號。另一方面,Labubu體現的俏皮、淘氣個性也吸引到多個年齡層的消費者。

龍家昇
龍家昇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設計學者戈姿‧貢庫‧伯克(Gozde Goncu Berk)指出,如此具有影響力的潮流,總是植根於文化背景,潮流之所以形成是因為能凝聚社會焦慮、技術變革和大眾的共同願望,但卻難以表達,Labubu正提供了一種回歸童年簡單幻想的方式,讓消費者逃避成人世界的複雜性。

Labubu令泡泡瑪特總裁王寧賺了不少財富,該公司去年估計市值達380億美元,超過Barbie的Mattel、Nerf玩具槍的Hasbro和Hello Kitty的Sanrio幾間公司的總市值。該公司在中國內地門市店超過400間,海外門市達130家,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Labubu由一款售價20美元的玩具,發展至目前拍賣價達六位數的收藏品,究竟只是一時熱潮還是新時代的文化產物,還未可知。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