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熟食中心訂立「餐桌整潔令」 顧客不執拾餐桌要罰款
今年較早時候,有新加坡網民發現在當地的雅柏熟食中心(Albert Food Centre)的餐盤回收處,堆滿了顧客用過的碗碟,許多餐桌也有食客留下的托盤、碗碟、餐具和纸巾,地上滿是垃圾,引起網民擔心衛生問題。
今年較早時候,有新加坡網民發現在當地的雅柏熟食中心(Albert Food Centre)的餐盤回收處,堆滿了顧客用過的碗碟,許多餐桌也有食客留下的托盤、碗碟、餐具和纸巾,地上滿是垃圾,引起網民擔心衛生問題。
在柬埔寨磅士卑省(Kampong Speu)郊區的一個園區,築有高達2公尺的圍牆,牆頭有帶剌的鐵絲網,周圍有像護城河的水道,外圍有持著AK-47步槍的守衞巡邏。這裡是一個猴子養殖場。據曾在這裡工作的人表示,擁有該養殖場的是該國總理洪森的妹妺洪森尼(Hun Sengny)。
天上雲層除了帶來雨水外,還帶有細菌。一組加拿大和法國研究人員,發現有一些雲更帶有耐藥性的細菌,可以在高空傳播到遠處。
氣候變化的影響誰也無法逃避。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均在研究,野生動物生理和行為模式的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例如南非開普敦松鼠的腳掌平均長度比18年前增加了9%。不過專家指出,動物為求適應天氣和環境轉變而作出的進化,並非長遠之計。
常用於製造飲料樽蓋和食品包裝的聚丙烯 (Polypropylene)佔塑膠垃圾近三成,但回收率僅有1%,是全球塑料污染的主要禍端之一。澳洲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兩種常見的真菌,可以迅速「吃掉」PP 膠,有望紓解塑膠垃圾的污染問題。
英國有一個新成立的慈善組織,使命是籌錢買地,然後將土地「野化」(rewilding)後「歸還」給大自然,藉此為人類和大自然營造療癒的空間。
在美國加州灣區奧克蘭(Oakland)市郊愛莫利維爾(Emeryville),生物科技公司MycoWorks的一個廠房散發著發霉樹木的氣味,工作人員將微生物混合鋸木屑,準備培植菇菌。這些菇菌並非作食用,而是用作製造皮革。在數百米外,另一間生物初創公司Bolt Threads的廠房,同樣在研發「蘑菇皮革」。
大象害怕蜜蜂針叮,也討厭嗡嗡的叫聲。在一些人象衝突嚴重的地區,愈來愈多人利用大象這種天性,嘗試以蜜蜂驅趕大象。
最新一屆「世界自然攝影獎」(World Nature Photography Awards)的得獎作品於本月初揭盅。來自六大洲的作品題材廣泛,由水中的珊瑚、草原上的大象、深山的蛙類,以至乾旱泥巴中的鱷魚都有。作品表露出大自然的生命力,同時也展示人類危害自然的惡果。
意大利社會企業Relearn用人工智能創製出電玩化的垃圾分類監察系統,令機構用戶的資源回收率提升六成。
亞洲人愛吃田雞,歐洲人也愛吃蛙腿。法國人12世紀已用蛙腿入饌,將青蛙腿簡單地以鹽、胡椒調味,乾煎至熟,已成為名菜Cuisses de grenouille。除法國菜外,西班牙菜有红燒田雞臀(las Ancas de Rana Guisadas),意大利菜則有煎焗煮蛙腿(Rane alla Camuna)。
法國生物學家兼保育學家阿諾德‧戴斯比茲(Arnaud Desbiez)在巴西中部的潘塔納爾(Pantanal)居住多年。2009年一個晚上,他和同樣從事保育工作的妻子柏翠茜亞‧梅迪奇(Patrícia Medici)遇上了一頭大犰狳(學名Priodontes maximus,又叫巨犰狳)。
RSS Error: A feed could not be found at `https://www.buddhistdoor.org/tc/rss/feed/mingkok`; the status code is `404` and content-type is `text/html; charset=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