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黑熊踱步兩韓非武裝區!神秘地帶已成為野生物種的天堂。和平一朝降臨,恐怕巨變難免……

北韓今年五月初有兩次軍事活動,外界懷疑該國再度試射導彈。朝鮮半島局勢再度出現緊張,有分析家認為,兩韓的和平狀態又倒退了一步。

分隔兩韓的非武裝區,依舊平靜如昔。倒是有另外一件事,引起傳媒留意。南韓環境部最近證實,國家生態研究所在區內所設置的攝影機,拍得一段影片,片中見到一頭亞洲黑熊(Asiatic Black Bear)的活動。環境部一位官員說:「這頭黑熊約8至9個月大,重25至35公斤,我們相信是在這裏棲息的亞洲黑熊交配後誕下的幼熊。」

亞洲黑熊被列為瀕危物種。過去曾有駐守非武裝區的士兵報稱見過亞洲黑熊,但這是首次拍得影片,證實有亞洲黑熊在非武裝區內棲息。

南北韓自韓戰結束後,分隔雙方的一段長約249公里(155英哩)、濶4公里(2.5英哩)的地帶被劃為非武裝區(Demilitarized Zone)。近60年來,非武裝區一直是禁區,兩側有圍牆和鐵絲網圍封,區內布置大量的地雷、陷阱和監察站等,嚴禁平民出入。結果,這一帶逐漸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許多專家認為,這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溫帶地區動物棲地,有這裡棲息的物種包括有丹頂鶴、白枕鶴、西伯利亞斑羚(amur goral)和極為罕見的東北虎(Siberian Tiger)、遠東豹(Amur Leopard)和亞洲黑熊。關注保育非武裝區的文化和環境的非武裝區論壇(DMZ Forum)主席李承豪說:「學者和研究人員都很重視這裏的物種多樣性,有外國的生態學家更形容這是一個天堂。」

根據南韓環境部,在非武裝區內有超過5,000種動植物種,其中包括109種瀕危或受保護的物種。此外,非武裝區位於「東亞-澳洲遷飛地帶」(East Asian Australasian Flyway)之內,每年有來自蒙古、中國、俄羅斯等的候鳥在此停留,再飛往東南亞和澳洲等國家。一名南韓士兵說:「非軍事區形勢緊張,也發生過衝突,但卻保留了自然美景。」

2016年,南韓政府山林廰在南部開闢了一個國立DMZ原生植物園(National DMZ Botanical Garden),該處收集了非武裝區内多種的植物資源,包括一些面臨滅種危機的北方植物。

亞洲黑熊資料圖片

兩韓交流越來越多,南韓保育專家也為幫助北韓恢復山林生態做好準備。北韓耕地有限,更交替出現水災和旱災,糧食供應不穩,1990年代中曾經歷嚴重饑荒,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今年五月初表示,今年北韓政府減低了國民的基本糧食配給,似乎是再次出現饑荒的跡象。

其實北韓人大量開闢森林耕作,或砍伐樹木作為燃料,在1990年代飢荒的數年間,北韓國內森林面積由830萬公頃降低至760萬公頃。

在首爾從事研究的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學者班哲文‧蕭伯斯坦(Benjamin Katzeff Silberstein)說:「不論你從南韓或中國邊境向北韓眺望,都會看見北韓那邊的山是光禿禿的。」

有人擔心,南北韓局勢緩和後,可能出現發展非武裝區的壓力,影響這裡的生態。南北韓雙方去年開始,共同移走部分非武裝區的地雷,更有計劃修築連接兩地的鐵路和公路。

南韓政府去年12月宣布,計劃在江原道的高城郡、鐵原郡和坡州市等與非軍事區(DMZ)相鄰地區開闢三條「和平步道」(Peace Trails),容許人們入內遊覽,在江原道的高城郡會在短期內開始營運,每天訪客上限為200人。

江原道的高城步道從統一展望台開始,經由海岸鐵欄到達金剛山展望台,散步路線長2.7公里,駕車路線5.2公里,總長7.9公里。

非軍事區生態研究所總監金相浩表示,這個生態區的前途,視乎兩韓間的互動。金相浩說:「我們擔心,這個地區正面臨重大的威脅,這個地區得以保留,全因雙方在附近的軍方部署,當軍事緊張局勢緩和,人們就會要求改變地區的用途,所以我們都很矛盾。」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