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若開邦人:貧窮、孤立、危險…他們如何在緬甸的民族狹縫中生存?

緬甸若開邦的河畔小鎮謬烏(Mrauk U)景色秀麗,從鎮後的小山遠眺,有數百年歷史的佛塔在霧中矗立,四周夾雜農田、民居。若如此景緻出現在別處,必定引來不少遊客,不過現時這裏的遊客寥寥無幾。

緬甸若開邦自從去年八月發生暴力衝突,引發超過50萬羅興亞人越境逃往鄰國孟加拉,外界一直對當地情況所知不多。近日「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曾到訪當地,探訪當地的若開族人。

若開邦首府實兌的機場貼上告示,警告外國旅客若無許可,不得前往當地社區。從機場到謬杭的路上,基礎設施不多。

雖然旅客不多,當地的任職導遊的敦尼溫,聰明而有活力,很投入對介紹當地的佛寺。

敦尼溫亦是當地若開民族黨(Arakan National Party)支部的秘書長,該黨認為他們才是若開邦的原住民,要為族羣的認同努力,並爭取權益。他說:「我們總覺得是仍被殖民統治,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自主權,我們覺得沒有自由,一切權力都集中在政府手上。」

若開邦海岸依山傍水,風景十分優美。當地的若開族人(Arakan,又稱阿拉干人)曾經一個強大富有的獨立王國,古稱「阿拉干王國」,以謬烏為首都。十七世紀時,有荷蘭畫家的畫作顯示,這裏曾是一個貿易中心。1784年,若開人被緬甸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國王波道帕耶(Bodawpaya)征服,成千上萬的若開族人淪為奴隸,或越境進入當時由英國統治的孟加拉。

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後,若開邦被割讓予英國,其後經歷了兩次英緬戰爭,至1885年,緬甸全國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的一省。在英國統治的最初42年間,大批人由孟加拉前往若開邦工作,令當地的穆斯林人口大幅增加,引起當地人的恐懼,亦種下當地種族衝突的禍根。

緬甸立國後,信奉南傳佛教的若開族人被列為法定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則被視為非法移民。1982年被通過公布實施的公民法(Citizenship Law),若開族被列為緬甸公民,羅興亞人則被剝奪了國籍,成為外僑。

敦尼溫說:「我們覺得身處於伊斯蘭及緬甸的狹縫中,令我們若開邦人很困難。我們又沒有權力。我們只想若開邦及居民在生活上有所發展。現時我們很難保存我們的民族身份,恐怕50至100年後,這個邦會完全消失。」

自從2012年發生種族衝突後,當地政府下令若開族人與羅興亞人分隔,禁止羅興亞人離開他們所住的村莊,亦不准到訪的旅客接觸羅興亞人,不過若開邦人亦不感到這樣對他們有何好處。

在謬烏數公里以外的一條村莊,一羣若開邦人熱烈地談論一月發生的一宗警民衝突事件,事件中有七人死亡。

1月16日,若開邦人在謬杭舉行每年一次的集會,悼念二百年前,阿拉干王國被緬甸併吞。警方雖然禁止,群眾不理照樣集會,因而引發衝突。

種族衝突令大批若開邦人流離失所。

若開邦人及欽族(Chin),同為國內最貧窮的人口,大部分人更不滿政府掠奪當地的資源,卻沒有協助發展當地,年輕人都往外地找尋工作機會。

一位婦女說:「我們在這裏種植椰菜花,由於家境實在太窮,女兒惟有試圖離開,前往中國工作,結果卻被警察拘捕。」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若要確保若開邦長期穩定發展,最佳方式是重新融合若開族人和羅興人,而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反對歧視羅興亞人,主張給予羅興亞人國民身份。

然而,當地的若開族人擔心,羅興人可能逐步成為獨立的羅興亞邦,這樣會更加威脅到若開族。更有人恐怕經過幾次衝突事件後,羅興亞人會變得更加激進。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