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秘魯納斯卡(Nazca)沙漠發現新地畫,2,000年前的「這種圖案」有何啟示?

南美洲秘魯古文明留下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最近又有新發現。秘魯文化部今年10月16日宣布,該國考古學家在該國首都利馬(Lima)以南400公里的伊卡沙漠(Ica Desert)一座小山丘上,發現了一幅2,000年前的貓圖案地畫。

整幅地畫長約37公尺,輪廓線條寬度約為30至40公分,經鑑定後,專家推斷這幅地畫可追溯到帕拉卡斯文化(Paracas culture)晚期,大約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即距今超過2,000多年。

秘魯文化部表示,當局趁著疫情期間的旅遊空窗期,對納斯卡線進行維護與整固工作。當局在修築一條新的觀景路線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幅巨型貓畫。由於地畫的刻在一幅相當陡峭的斜坡上,加上受到自然侵蝕的影響,初時很難看到貓的身影,研究人員經清理後,才將整幅地畫還原。

秘魯文化部聲明说:「這種類型的貓科動物在帕拉卡斯社群的陶瓷和紡織品中經常出現。」帕拉卡斯文明約於公元前900至約公元400年,以帕拉卡斯半島為中心,以紡織品最為有名,比納斯卡文明更久遠。

納斯卡線位於秘魯西岸、該國首都利馬以南約400公里的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上。這裏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一般認為,古代的秘魯人刮去地面表層的深色岩石和泥土,與下面的淺色沙子形成深淺的色差,構成各種圖樣和線條。

早於1920年代,有機師留意到這些巨型地畫。1926年,秘魯考古學家開始有系統地研究這些巨大的線條,發現這些地畫散落在達400平方公里的範圍的山丘和沙地上,內容包括鳥、魚、人和猴子和其他動物,也有三角型、梯形和長條形等的幾何圖形。當中大部分地畫的誕生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後、屬於秘魯古代的納斯卡文明。

1994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UNESCO)將納斯卡線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秘魯文化部首席考古學家尊尼‧伊斯拉(Johny Isla)表示,一個世紀以來,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約300多幅地畫。近年,隨著近代的無人機與航拍技術的發展,更有助對納斯卡線的考古工作。2019年,一組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衛星攝影和三維形象的協助下,在遺址上發現了近140多個新的地畫。

研究人員在帕爾帕發現的殺人鯨畫像。

然而,對於納斯卡線何時出現?有甚麼作用?至今仍是一個謎團。秘魯考古學家路易斯・詹姆・卡斯蒂略(Luis Jaime Castillo)指出,新近的研究認為,古秘魯人創作這些地畫的目的,是向天上的神明祈求降雨和豐收。

2018年,研究人員在納斯卡以北48公里的帕爾帕(Palpa)附近的山邊,發現了25幅帕拉卡斯文化的地畫,包括一幅殺人鯨的地畫。

卡斯蒂略認為,將地畫刻在山坡上,與刻在地上的稍有不同。他說:「將地畫刻在山坡上,意味在山谷下的人都可以看到。倘刻在地上的納斯卡線的對象是天上的神明,這些刻在山坡上的地畫則是讓其他部落的住民看到,這顯然是人們用來分辦不同部族的領地。」

卡斯蒂略更推斷,由於社群愈來愈大,一些精英階層挪用了這些圖像,更賦予了神性的地位,作為一個類似國家的社會組織的圖騰。

猴子和跳舞的少女。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