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星體撞擊地球絶非過慮!巨大破壞力可毀城市。科學界是否有充份準備?

Asteroid-Preparation_1

大家可知道,地球周圍現時有70萬小行星?倘若其中一些星體飛向地球,我們目前實在無力避免地球上的人類和物質損害。

2017年1月7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卡塔莉娜天空調查(Catalina Sky Survey)的科學家發現,一顆名為2017﹣AG13的小行星正朝地球飛來,幸而兩天後,該行星在地球與月球之間掠過。

「2017 AG13」測出的寛度為15至34公尺之間,掠過地球時的時速為每秒16公里,距離約為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一半,以天文學標準來說算是非常接近。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為38.4萬公里。

Asteroid-Preparation_5

2013年2月15日,一顆體積相若的小行星劃過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上空,在空中發生爆炸,3,000棟建築物的玻璃跟門窗被毀,造成1,500人受傷。

上月,美國白宮剛發表了一份「國家近地天體應對策略」(National Near-Earth Object Preparedness Strategy)」的文件,目標是改善偵測,發展緊急及重建的措施以及改善國內及國際間的通訊。而美國太空總署已經建立了一套小行星監測防禦系統(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希望發現和預測有潛在撞擊地球危險的天體。但太空總署承認,90%以上的危險無法提前預知,目前技術真正能預先觀測到的危險近地小行星數量很少。

一個足球場般大小的一顆小行星,就能摧毁一個大城市。 美國太空總署估計,現時約有70萬顆足以摧毁一個大都市的小行星,在鄰近地球的空間運行,迄今只能追蹤到當中的6363枚。

Asteroid-Preparation_3

美國太空總署高達德航天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的約瑟夫·努斯(Joseph Nuth)博士近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會年會上表示,我們應當寄希望於自動截擊火箭,並提前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努斯指出:「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目前能做的十分有限。」

當我們發現彗星時,往往已經來不及發射自動截擊火箭了。努斯博士指出:「安排發射一枚可靠的宇宙飛船往往要歷時五年之久。而我們在發現彗星之後,只有22個月的準備時間。」

努斯博士建議NASA打造一枚自動截擊火箭和一艘用於觀測的宇宙飛船,這樣可以將五年的準備時間縮短一半。如果我們能研製出只需一年便可發射的火箭,便能「降低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Asteroid-Preparation_8

以下是一些有可能保護地球的方法:

重力拖拉機(Gravity Tractor)

﹣ 是歐美科學家研究設計的一種太空飛行器,發現有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對地球構成嚴重威脅時,就可派出擁有火箭推進器的重力牽引機,在小行星的一面一直盤旋,通過這個衛星自身的質量來製造對小行星的引力。通過這個引力,機機會逐漸改變小行星的軌道。

「雅可夫斯基效應」(Yarkovsky effect)

﹣ 星體表面凹凸不平,接收太陽陽光及釋放熱量並不一致,因而產生的一種稱為雅可夫斯基效應的微小推力。2012年科學家曾精確偵測到小行星1999-RQ36的軌道,在12年間改變了160公里。有科學家認為可以將塗上白色漆油的火箭到星體附近,加強雅可夫斯基效應,令小行星遠離地球。

然而,上述兩個策略要用上多年才會產效果,因此亦有人建議直接撞擊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Asteroid-Preparation_9

撞擊器(Kinetic Impactor)

– 歐洲太空機構(ESA)及美國太空總署聯手進行了一项名為歐美欧美聯合撞擊和偏轉小行星任務(AIDA)的試驗計劃,計劃在2020年向一個名為「迪代莫斯」(Didymos)、由兩顆分別為直徑800公尺及170公尺的行星所組成的雙星系统發射兩枚撞擊探測器。撞擊器會撞擊較少的一顆,以改變其方向,另一顆則監控碰撞產生的變化。

不過,美國勞倫斯利華摩爾國家實驗室研究員海根.斯亞爾(Megan Syal)認為,這項計劃亦非完全可靠。她說:「每顆行星實在有很多差異,包括成分、星體的空洞率、構成行星物料的強度、能否抵受撞擊、形狀、自轉的狀態及內部結構等。」然而,至少現時政府肯撥款認真地朝這方面研究。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