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在老鼠和豬隻體內培養人類器官:新試驗為病人帶來希望?還是會製造生物危機?

日本政府最近批准了一項在老鼠體內培育人類胰臟的實驗,可能引發了進一步的生物倫理爭論。

在今年7月26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期刊報道,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遺傳學教授、東京大學特聘教授中內啟光(Hiromitsu Nakauchi)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計劃在老鼠胚胎中植入人體細胞,將「人鼠嵌合體胚胎」放進豬隻內進行體內培育,以製造出可供人體移植的胰臟器官,以解決目前醫療器官不足的困境。

日本2014年開始准許研究人員將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細胞)注入動物胚胎,在動物身上培養「人獸嵌合體胚胎」(日文稱「動物性集合胚」),但培養時間不得超過14天。今年三月份,日本放寬人獸嵌合體胚胎相關法令,中內啓光是第一位得到日本文部科學省批准和資助進行這種研究項目的科學家。

中內啓光採用一項名為異種嵌合體技術(Chimera)的技術。他和研究團隊計劃將人類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分別注入實驗小老鼠(mouse)與大老鼠(rat)的胚胎內,培養出人類的器官。這些實驗的老鼠卵子都經過基因修改,無法生長出胰臟。

人類與小鼠的嵌合體胚胎預計需培養14.5日,所有器官才會成形;人類與大鼠的嵌合體胚胎則需培養15.5日。嵌合體胚的器官長成後,研究員會將嵌合體胚胎植入豬隻體內,再培養最少70日以上,期望能製造出功能健全、可移植到人體的人類胰臟。

然而,一些生物倫理學家擔心,人類的iPS細胞除了在動物胚胎的目標器官內生長,是否也會進入動物大腦?如果會,那麼就有可能影響其認知功能,產生擁有一定人類智慧的動物。

不過中內教授表示,研究人員會密切監察這些實驗老鼠,倘老鼠胚胎內的人類細胞超過30%時,就會中止實驗,因此預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儘管科學界一直在進行「人-動物的混合胚胎」的相關實驗,但這個議題一直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日本生命倫理政策研究會負責人橳島次郎對類似實驗深感疑慮。他說:「倘若這類研究的目的是應用於治療,相信不大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由老鼠培植出來的器官太小,根本不適用於人類。」

他又說:「從生物倫理和安全角度考慮,人類的iPS細胞有機會改變其他細胞,包括老鼠的受精卵和動物體內其他器官,有可能令動物變種成為異種嵌合體的風險。」

據非正式的統計,全世界大概有20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器官捐獻的數量遠低於需求。現時,鼓勵更多人於身故後捐出器官,以救活更多病者,差不多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