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古生物長毛象借種亞洲大象復活!保育瀕危物種的「去滅絕」(de-extinction)計劃是否可行?誰來照顧新「混種」動物的福祉?

今年9月13日,由哈佛醫學院教授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及科技企業家班·拉姆(Ben Lamm)成立的生物科學公司「Colossal」,獲得1,500萬美元的資金,並且打算用基因工程技術「復活」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滅絕的長毛象(woolly mammoth)。

這項計劃的原理,透過對瀕臨滅絕的亞洲象進行基因工程的技術,培育帶有長毛象基因的新型動物。

研究團隊首先從亞洲象身上取出皮膚細胞,將細胞重新編入帶有長毛象基因的幹細胞,這些亞洲象和長毛象混種胚胎植入代孕的動物母體或人造子宮培育,經22個月的受孕,就可長成。預計在未來的四到六年內生產第一批「長毛象」。

由於這種新型的混動物擁有長毛象長毛和厚脂肪層等禦寒特徵,令牠們可抵禦北極溫度。團隊也計畫不讓這種品種長出象牙,以避免牠們成為盜獵者的目標。

有科學家認為,由於除了賦予禦寒的特性,令牠們可以在北極「猛獁草原」(mammoth steppes)生長;當這種混種大象大量引進在北極苔原,便有助重建當地的棲息地,以及緩減地球暖化造成的影響。

復活長毛象的念頭在2013年第一次被提出,當時丘奇在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一場演講中,此後八年來他都帶領著一個小實驗團隊,現時終於獲得資金實現他的計劃。

丘奇說: 「我們『去滅絕』(de-extincting)長毛象的基因,而非要重現這個物種,真正目標是要重現一種耐寒、能夠與瀕危的亞洲象交配的物種。」

「去滅絕」(de-extinction)又稱復活生物學(resurrection biology),就是利用生物科技去保育或重現一些瀕危或已滅絕的物種。2009年,有科學家利用生物複製 (cloning)技術成功培育出一頭北山羊(ibex,一種野山羊); 今年4月,加州動物保護組織「復興與恢復」(Revive & Restore)又複製了一隻美國瀕臨絕種動物「黑足雪貂」(Black-footed ferret)。

俄羅斯生態學家兼東北科學站總監謝爾蓋.齊莫夫(Sergey Zimov)夫婦和兒子尼基塔(Nikita)在薩哈共和國(Sakha Republic)切爾斯基(Chersky)建立了一個 「更新世公園」(Pleistocene Park),那裏有牛、羊、馬、耗牛等動物,他們共同恢復冰河時期的西伯利亞草原的地貌。

他倆推測,長毛象體積龐大,足以推倒樹木、翻開泥土,牠們的排洩物令土地肥沃,有利苔原生長。他們的足部可以踏破冰層,讓北極的冷空氣深入凍土層。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哈佛團隊的計畫不以為然。英國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生物演化學家維多利亞.赫瑞吉(Victoria Herridge)表示,「我個人認為透過一群長毛象來復育北極環境的想法不太可行。」她強調這個計畫規模龐大,可能需要數十萬隻長毛象,而且每一隻都需要經過22個月的孕期,以及30年的成長期。

瑞典斯德哥爾摩古生物學中心(Centre for Palaeogenetics)進化遺傳學(Evolutionay Genetics)教授洛夫.達倫(Love Dalen)直言不懂這個計畫的重點是什麼,他說:「你不會得到一隻長毛象,就只是一頭有脂肪的毛茸茸大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研究動物感知與福利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海瑟.布朗寧(Heather Browning)便認為,即使長毛象可以對苔原帶來任何好處,但你卻沒辦法為年幼的長毛象提供一個母親,對大象而言,牠們有格外強烈的母嬰連結(maternal bond)──誰來照顧幼象的成長?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