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最純粹民主」瑞士格拉魯斯邦舉行邦民大會

今年5月4日是該月第一個星期日,瑞士東部的格拉魯斯邦(Kanton Glarus)烏雲密佈,還有零星大雨,但居民大清早便陸續出門,前往邦首府格拉魯斯城(Glarus)。這天全邦的火車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均免費供民眾乘搭。

早上8時,格拉魯斯城已經非常熱鬧,在市政廳前,銅管樂隊演奏,士兵、遊客和民眾穿梭其間。街頭小販亦已準備就緒,不少男士在喝啤酒。

格拉魯斯邦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格萊尼施山(Glarnisch)下,距離全國最大城市蘇黎世約一小時火車車程。該邦位處谷地,兩面是陡峭的高山,風景秀麗,環境寧靜。全邦人口僅約41,000人,是瑞士26個邦其中一個人口最少的。

這天是該邦每年一次「邦民大會」(Landsgemeinde)。這個集會可追溯到14世紀,邦內公民齊集在市政廳前的廣場外,為各項提案表決。今年大會共有10項議題,包括修改警察法、確定稅率、道路交通等。其中一項是在6、7、8月最後一個星期日於旅遊區湖克倫塔勒湖(Klontalersee)實施「無車日」。

尚恩‧米勒(Sean Müller)在格拉魯斯長大,年少時經常跟隨父母參加邦民大會。他已記不起當時討論過的内容,但說在這個平日波瀾不驚的地方,邦民大會無疑是「大事」。

幾十年後,米勒的興趣已不再局限於地方事務。現在他是洛桑大學(University of Lausanne)的政治學教授,今年他帶著一群學生重返故地,親身體驗這種「最純粹的直接民主形式」。

24歲的馬泰奧‧坦博里諾(Matteo Tamborino)在銀行任職,今年是「首投族」。他說:「你的意見很重要,可以選擇就某些話題發表意見,有機會獲得聆聽真是太好了,能選擇投票感覺真好。如果你不想投票也可以不去,這不是強制性的。」

「邦民大會」與會人數通常不多,每年平均6千人,約佔格拉魯斯總人口14%。

回顧歷史發展,格拉魯斯之所以有如此前衞又古老的制度,源於瑞士百年的民主體制,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直接民主形式之一。目前在瑞士仍保存「邦民大會」機制的,僅剩格拉魯斯及內羅得亞本塞(Appenzell Innerrhoden)兩個邦。

格拉魯斯的「邦民大會」定於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擁有投票權的公民皆可參與,對各項公共事務和新提案發表意見,並就各項邦內法律及財政預算提案投票。

公民也有權向邦議會提交倡議(或稱「紀念動議」memorial motion),只要動議不違反法律,邦議會就會討論。倘議會60位議員中至少10位認為該議題值得進一步討論,就會在下一屆邦民大會作出提案。

「邦民大會」投票程序也與別不同,目前大多數民主國家的投票,選民在選票上蓋章後便會投進票箱,或以郵寄方式投票,過程保密。「邦民大會」上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張顏色投票單,直接舉手表決。首席行政官站在木製的講台上,目測提案有多少人支持提案,是否通過。這種投票方式完全公開透明,在場的人都看到舉起的手,知道他人的投票取向。

28歲的埃娃─瑪麗‧克雷斯(Eva-Marie Kreis)是格拉魯斯市議會議員兼綠黨副主席。她說:「別人知道我如何投票也沒問題,因為我希望自己的選擇能受到尊重。這就是我們政治和民主制度的基因,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

2007年,「邦民大會」之些微票數之差通過提案,將地方層級選舉及公投的投票年齡門檻降至16歲,時至今日仍然獨步全國,而參選年齡門檻則維持在18歲。2021年,邦議會加強了《能源法》,禁止在新建築中安裝化石燃料暖氣系統,成為瑞士能源法最先進的地區之一。

然而,不要以為奉行直接民主,決定會趨於進步,在另一個舉行「邦民大會」的內羅得亞本塞邦,政策甚為保守。例如該邦在1991年才准許女性在選舉中投票,這還是在聯邦法院的裁決下才被迫實行,比聯邦賦予女性投票權遲了整整20年。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