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酗酒民族俄羅斯:為酒亡命,為何屢禁無效?是基因還是社會?伏特加透露的秘密…

今屆世界盃足球賽事在俄羅斯舉行,近來全球都將目光投放在這個國家。在某些西方國家,例如英國,看足球跟上酒吧是兩種關係密不可分的文化。這些國家的球迷若到俄羅斯觀看世界盃,大概也會喝上幾杯──俄羅斯本來就是喝酒風氣極為盛行,甚至已導致嚴重酗酒問題的國家。

2011年,有一個在莫斯科暫住的加拿大英語教師在網上寫了一段文字,談及俄羅斯的有趣資料,惹來網上瘋傳,其中不少內容引發爭議,但有一項卻完全沒有人置疑:「俄羅斯人喝大量伏特加。」

俄羅斯人喜愛喝酒的風俗,可以追溯到俄國立國之前。根據中世紀基輔羅斯記載東斯拉夫人早期歷史著作《往年紀事》,十世紀時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大公曾想過將伊斯蘭教奉為國教,但是在發覺教義禁止穆斯林喝酒就改變主意,說:「喝酒是所有羅斯人的樂趣,沒有酒我們不能存在。」

眾所周知,俄羅斯以伏特加酒馳名,不過在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年代,伏特加尚未出現。到這種酒在十六世紀於俄國出現後,迅即成為國家的其中一種象徵,而俄羅斯人也開始以酒量著稱。蘇聯時代作家葉羅費耶夫曾開玩笑建議,俄羅斯和歐洲之間應以酒量來畫界:「邊界一邊的人民說俄語和喝較多酒,而另一邊的人則喝較少,以及說不是俄語的語言。」

時至今日,俄羅斯人依然豪飲。根據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俄羅斯的人均喝酒量是每年十五點一公升,高踞全球第四位。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俄羅斯2012年的死亡個案中,有超過三成與酒精有關(包括酒精中毒、肝硬化、意外、自殺等),是所有具有類似統計數字中最高的。這也導致俄羅斯人的平均壽命是所有大型經濟體中最低的:2012年,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約為六十五歲,而美國則是七十六歲,中國是七十四歲。

那麼為甚麼俄羅斯人特別喜歡喝酒?第一個原因源自基因。生物學博士Svetlana Borinskaya解釋,俄羅斯人跟歐洲人一樣,會將酒精緩慢地轉化為有毒的化學乙醛(令人體感到醉意和不適的物質),反觀亞洲人的轉化過程會快得多,因此平均來說,俄羅斯人酒量較佳,Borinskaya說:「你可以說基因並不促使俄羅斯人喝酒,但卻容許他們這樣做。」

另一個因素則與歷史文化有關。歷史學家Alexander Pidzhakov指出,在十六至十七世紀,當時的沙皇要求酒館東主要向庫房繳酒稅,不論出售多少,稅款都固定,這自然鼓勵了酒館賣得愈多愈好,因此俄羅斯人數百年來已習慣了豪飲。2013年的一份論文發現,俄羅斯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比率偏高的情況,早於十九世紀末期已可從歷史文獻中找到。

酗酒情況百多年沒有明顯改變,則與經濟和民生有關。前蘇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解體後,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跌約四成,而盧布兌美元的匯率在1991年12月至2001年12月間下跌了99%,民生困苦,自然令不少人借酒消愁。

令問題變本加厲的是,雖然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連續多年通脹率飆升,但是伏特加卻一直維持低價。政治經濟學者Daniel Treisman指出:「在1990年12月,俄羅斯人的平均月入可以買到十公升普通質素的伏特加,到1994年12月,卻可以買到四十七公升。」伏特加的相對價格不升反跌原因眾多,包括業內新生的競爭導致過度生產、稅務機構陷於停頓而沒有徵收酒稅,以及政府特地以政策遏抑酒價,視之為政績。

從蘇聯到俄羅斯的歷屆政府,不是不知道酗酒的禍害,也曾推行措施予以打擊。例如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就曾開展反喝酒運動,不過卻只是令製酒和喝酒變成地下活動。

八年前,普京政府再次向酗酒宣戰,禁止了酒類產品的廣告和在公眾地方喝酒,又開徵新稅和設下宵禁令,並設下在十一年內全國喝酒量下降55%的目標。數年下來,政策似有一定成效。2016年,據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及福利情報局的統計,俄羅斯的人均每年喝酒量是為「多於十公升」,意味水平比以前稍有下降,低於每年十五公升。此外,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比率也告下降,該局的統計又顯示當時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已升至六十五歲。雖然情況依然距離理想很遠,但是至少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進發。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