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雀鳥會偷聽草原犬鼠吠聲 了解有否捕獵者接近

許多動物都能解讀其他物種發出的聲音,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北美平原上棲息的長嘴杓鷸(long-billed curlew)會偷聽草原犬鼠(prairie dog,學名Cynomys)種群的警報聲,來判斷周遭環境是否有捕獵者。

草原犬鼠是小型穴居性嚙齒目動物,原產於北美洲大草原,遍布北美大平原的短草棲息地,外形似土拔鼠。草原犬鼠的特點之一是會發出像狗的吠聲,當牠們警覺到有捕獵者接近時,就會提醒同類,同類聽到彼此的吠叫聲時,就會警高警覺,或是潛入洞穴躲避。這也是牠的名稱中「犬」字的由來。

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保育生物學研究所(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簡稱NZCBI)的蒙大拿州生態學家安迪‧博伊斯說(Andy Boyce):「草原犬鼠幾乎是所有你能想到的掠食者的覓食對象,包括金雕(golden eagles)、紅尾鷹(red-tailed hawks)、狐狸、獾(badgers),甚至體型較大的蛇。」

期刊《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今年6月12日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同在北美草原棲息的長嘴杓鷸會偷聽草原犬鼠種群發出的警報,躲避掠食者。這些警報聲包含詳細訊息,例如捕食者是在地上還是空中,甚至捕食者的顏色。

研究的主要作者、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保育生物學研究所候鳥中心和大平原科學計劃(Migratory Bird Center and Great Plains Science Program)的博士研究員安德魯‧德雷林(Andrew Dreelin)表示,草原犬鼠叫聲響亮,團隊發現,每當牠們發出警告聲時,長嘴杓鷸就會做出防衛的動作。

長嘴杓鹬是大型涉禽,亦稱「鐮刀鳥」或「蠟燭棍鳥」,喙長而彎曲,同樣在北美洲的草原棲息,在短草原上築巢和孵蛋。

德雷林和研究團隊在北蒙大拿草原上進行實驗,將一隻美洲獾(American badger)標本放在一輛無線電遙控車上,成為「獾誘導器」,又錄下了草原犬鼠的警報聲。研究人員發現,當播放著草原犬鼠警報聲的遙控車距離鳥巢49公尺時,杓鷸就會迅速躲進草叢中。但當沒有播出吠叫聲時,杓鷸會在遙控車距離獾巢約16公尺範圍內,才感覺到危險和作出反應。

該研究的另一位作者、北伊利諾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霍莉瓊斯(Holly Jones)指出,草原犬鼠通常被認為是「環境工程師」,因為牠們會挖出大面積的洞穴,啃食草原上的草,保持草原生態系統完整。

博伊斯(Andy Boyce)補充「我們知道草原犬鼠是關鍵物種,因為牠們會改變環境,為其他動植物建造家園。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牠們除了是居所的建造者之外,還可能充當家庭保安系統的角色。」

過往的研究顯示,許多動物都會聆聽其他物種的警戒聲,這樣的行為出現在猴子和蜥蜴身上,例如一些不發出聲音的蜥蜴會偷聽鳥類等其他動物的聲音。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鳥類學家艾米莉‧威廉姆斯(Emily Williams)認為,之前有研究發現,鳥類經常會聆聽同類的叫聲,以收集有關食物或將發生危險的訊息,但至目前為止很少有鳥類偷聽哺乳動物叫聲的案例。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