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從太空回望地球:在如紙薄的大氣層包裹中,它渺小和脆弱;這視角徹底改變了人對衝突、平等、靈性等看法。且聽太空人親述怎樣使這種視角在地球上產生意義…

View of the Eartrh_4
 

「地球就像是一顆藍色的小彈珠。你從那個有利位置看到的景觀,在認知上徹底改變了你……從太空回來後,你變得冷靜了很多,因為過去覺得很大的麻煩,已經變得不是一回事,像指甲旁生了倒刺、跌倒,或汽車給人切線,跟自己有過的(太空)經驗相比,就顯得毫不重要。」美國太空總署的前太空人Leland Melvin曾於2008年和2009年兩度升空。他最近拍攝了一段錄像,講述從太空回望地球時的感覺。

人類乘搭太空船登上太空,至今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近年更經常有傳聞商業性的太空旅程即將出現,讓普通人也可登上太空。究竟這樣做除了是人生難得的經歷外,還有甚麼價值?或許作為過來人的太空人可以啟發大家的想法。

這種猶如中國人所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的感覺,出現在太空人身上時,學術上稱為「總觀效應」。這概念最先由法國作家Frank White提出,源於他上世紀七十年代乘搭飛機時產生的感覺,後來他應用於太空人身上,訪問太空人和研習其證供(合共廿九人),於1987年寫成《The Overview Effect – Space Exploration and Human Evolution》一書,提出太空人上過太空後,人生觀會因而轉變。他後來更與人聯合創辦了「總觀學院」。

 
View of the Eartrh_3
 

按照「總觀效應」理論,太空人在太空或月球表面第一身親眼看到地球,會頓然覺得這個星球何等渺小和脆弱,「弔在虛空之中」,給一層如紙薄的大氣層包裹和孕育著。從太空「總觀」地球,國界不復存在,感覺到令人類分裂和產生隔膜的衝突,頓然變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他們感覺到需要建立一個「星球社會」,大家團結一起,來保護這個「淡藍色小點」。文獻顯示,多名曾升空的太空人均表示自己有類似的觀感。

太空人Ron Garan在其著作《The Orbital Perspective》中談到「總觀效應」的另一面:「雖然景象極為美麗,但是這個看似天堂的地方存在嚴重的不公平。我不禁想到,有接近十億人沒有清潔食水可喝,無數人每晚要在饑餓中入睡。整個星球仍充滿不平等、衝突和貧窮。」

另一名太空人Gene Cernan則有另一個層面的想法:「我感到這世界牽涉太多目標,太多邏輯,也太美麗,不可能是由意外造成的,一定是有比你、比我更『大』的『人物』存在。我是從靈性的層面這樣說,不是從宗教層面。」

White認為,產生「總觀效應」除了因為太空人看到獨特的景觀外,更有物理學的因素:「他們處身於全沒地心吸力的狀態,跟產生這種效應有莫大關係。」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科學根據,因為早於1957年,已有研究證明,在高空飛行會產生某種心理效果,每三名於一萬三千呎以上高空飛行的飛機師,就有一個有興奮、敬畏及遠離塵世的感覺。

 
View of the Eartrh_2
 

White在其著作出版廿五年後(2012年)提出,即使沒有上過太空的人(目前全球只有約五百六十人上過太空),其實都可以應用「總觀效應」,提出我們不單要用從太空看地球的視點,更應以地球是在太空之中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在太空之中,而且永遠都會這樣」。

當然,要領略這種效應,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親身上一次太空──或至少是接近太空的高度。有一家公司計劃在今年內以氣球將人類帶至平流層;另一家公司則計劃用太空船送顧客到地球表面以上六十二哩的高度。究竟這能否令大家體驗到「總觀效應」?且拭目以待。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