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後的科技勞工,竟是協助各大科技公司運作的「幽靈工人」(Ghost Workers)?
住在美國俄勒岡波特蘭的馬克(Mark Catt)原是一位辦公室文儀用品維修員,後來因為背部患,於是在2013年轉為一位自由工作者,「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Amazon Mechanical Turk,簡稱mTurk)在線上接工作。
住在美國俄勒岡波特蘭的馬克(Mark Catt)原是一位辦公室文儀用品維修員,後來因為背部患,於是在2013年轉為一位自由工作者,「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Amazon Mechanical Turk,簡稱mTurk)在線上接工作。
在日本東京港區芝公園的一個加油站,5架汽車正在等候。這個加油站的外型與一般油站無異,但油泵上明顯地標示了大大的「H2」字樣,油站亦沒有常有的柴油氣味,因為這是日本日漸普遍的「氫能」充電站。現時全國已有150個「氫能」充電站。
有一天,當你要到歐盟其中一個國家時,可能要通過新的出入境程序。你前赴機場前,須先到入境部門的網址,上載你的護照,然後畫面會出現一位棕髮、身穿深藍色制服的「虛擬警察」…
今年12月5日,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簡稱JAXA)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 2)完成了近6年的太空之旅,從3億公里外的小行星「龍宮」(Ryugu)返回地球,並在澳洲南部的伍默拉(Woomeera)沙漠降落。「隼鳥2號」的密封太空囊,裝有從小行星「龍宮」採集碎石樣本。
這顆小行星可謂價值不菲,科學家估計它所蘊含的金屬價值可達10,000京(quadrillion,萬兆、即1之後加15個0)美元,相等約為2019年全球經濟(約142萬億)的70,000倍。
世界各地城市高度發展,帶來空氣污染和居住環境擠迫等問題。據聯合國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68%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各地城市近年興起了「垂直森林」(vertical forest)式的辦公大樓或住宅,為城市帶來多一點綠意。
美國電動車企業Tesla創辦人和航天公司SpaceX的總裁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神經技術公司Neuralink,今年8月28日在加州費利蒙(Fremont)的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公司將晶片裝置植入一頭小豬的腦內的實驗。馬斯克通過線上直播,顯示裝置可以快速地接收到小豬的訊息。
多家公司爭相進軍太空航產業,令商業太空旅行變得指日可待。但有關計劃一直由聞樓梯響,由億萬富豪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擁有的維珍銀河公司今年7月28日公布了太空船的内部設計,讓人先睹未來太空船的機艙。
以浮力原理飛行的飛船,曾在20世紀初盛極一時,卻一度只成為廣告。隨著環保意識增加,人們對綠色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科學家將目光轉向飛船,認為飛船是一種環保的交通工具。
1970年代,美國電視劇《無敵鐵金剛》和《無敵女金剛》等曾風靡一時。劇集中的主人翁因遭遇意外,身體多個器官都換上了科學研製的替代品,因而具備超凡能力。數十年前的科幻構想,到現在有機會成真!
2009年,由波士頓動力設計的機械狗BigDog的影片在Youtube上曝光,即時引起公眾注意,有多達170萬人觀賞。十年後,BigDog已由一位網絡明星演化成了一具靈巧、性能強的機械狗Spot,開始在不同領域協助人們工作。
今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首次向公眾展示新建部隊「太空軍」(US Space Force)的軍旗。特朗普宣稱,美軍將會研發「超高音速導彈」(hypersonic missiles),其飛行速度將比美國現有的導彈快17倍,也是俄羅斯或中國等國的超高音速導彈飛行速度的3倍。
RSS Error: A feed could not be found at `https://www.buddhistdoor.org/tc/rss/feed/mingkok`; the status code is `404` and content-type is `text/html; charset=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