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佩特沃斯(Petworth)是歷史悠久的黑人社區,在區內的伯尼斯伊麗莎白豐特諾健康中心(Bernice Elizabeth Fonteneau Wellness Center)外,穿得厚厚的路人在融化的雪堆間穿梭來往,但中心三樓的小房間裡卻散發著溫暖。
門口的墊子上寫著:「很高興你來到這裡。」
在裡面,有一條看起來像公園長椅的椅子,鋪著靠墊。安琪拉‧賈斯珀(Angela Jasper)在燈光柔和下,聆聽著一位女士講述她與丈夫的關係,他酗酒成性,令這位女士很困擾。安琪拉透過談話,幫助這位女士釐清了她在夫婦關係中幾個可以改善的目標。
安琪拉說:「在她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後,感覺好多了。」
安琪拉並不是社工或輔導員,而是華盛頓社區的「友誼長椅」(Friendship Bench)計劃的「祖父母」。他們受過基本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訓練,創造了安琪拉所謂「安全、不帶判斷的空間」,讓別人訴說苦惱,卸下自己的重擔,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議。
「友誼長椅」由津巴布韋精神科教授迪臣‧奇班達(Dixon Chibanda)發起,但緣起卻是一宗悲劇。2005年,奇班達剛成為精神科醫生,一位病人艾麗卡(Erica)錯過了與他的會面,後來在家中花園一棵芒果樹上吊自殺身亡。當奇班達與她的家人交談時,得悉她的住處距離他的工作室200哩,失約是因為付不起15美元的巴士車資。
他說:「有一段很長時間,我覺得應對艾麗卡的死負責任,我想做一些事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
當時津巴布韋全國有1,300萬人口,只有約10位精神科醫生,許多人認為有精神健康問題是可恥的。奇班達眼見很多人每天受到各方面困擾,從殖民主義和政府鎮壓的後遺症到愛滋病和貧困等,當地修納語(Shona)中稱為kufungisisa,意即「想太多」,西方人可能稱之為抑鬱症。
然而,奇班達也留意到,國人並非完全沒有支援。和世界上許多地方一樣,他們會找熟悉的阿姨和奶奶幫忙,這些年長婦女滿有人生智慧,也有時間傾聽其他人的苦惱。
奇班達認為,這些長者經歷了很多,甚至傷痕纍纍,他們可以把這些傷痕帶到友誼長椅,利用這些故事和經驗來幫助他人。
奇班達決定將這些支援系統正規化,在哈拉雷(Harare)對一群年長婦女作解難導向治療(problem-solving oriented therapy approach)的基本培訓。由於試點計劃的診所內沒有空間,這些「祖母」就在戶外做輔導,稱為「友誼長椅」。
2024年,有3,000位半專業治療的「祖父母」和年輕人在津巴布韋全國各地的長椅上,為30萬人提供協助。該計劃亦推廣到多個國家,包括越南、薩爾瓦多、馬拉威、肯尼亞和約旦,奇班達說該計劃的許多要素已獲證明普遍適用於各地方。2023年,奇班達因徹底改變心理醫療保健模式而獲得美國麥克納爾蒂基金會(McNulty Foundation)15萬美元獎金。
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華盛頓的一群「祖父母」發現了很多長者缺乏支援。他們組成了Grandparents for Mental Health組織,與一個倡導老年人權利的非政府組織HelpAge USA合作,為60歲以上的人提供支援。該組織的總裁辛迪‧考克斯─羅曼(Cindy Cox-Roman)讀過有關「友誼長椅」的報道,思考該模式是否也適用於華盛頓。
2023年9月,考克斯─羅曼聯絡了奇班達,為20位「祖父母」作了10次的視像訓練,並在華盛頓低收入社區的宗敎場所、學校和健康中心設置「友誼長椅」,推行這個計劃。
其中一位「祖父母」斯嘉麗‧斯莫爾(Scarlett Small))表示,她開始時懷疑津巴布韋模式是否適合華盛頓。她憶述:「我們這裡有不同的文化。」但她很快就驚訝地發現,他們在訓練過程中討論的許多問題都是類似的:金錢、家庭,以及最珍惜的關係破裂,令人受到傷害。
另一位「祖母」德蕾莎(Theresa Kelly)是退休教師,她說:「我們不是為他們解決問題,有時你沒有意識到,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問題解決者。我們希望他們離開時,感到重新得力。」
但在今年1月下旬,奇班達收到了來自資助這項計劃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一通簡短的電子郵件,表示特朗普政府凍結美國對外援助,友誼長椅的資金也會停止,相信奇班達不久之後,可能要遣散計劃的45名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