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夏日,在英國倫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畔,露西‧皮爾(Lucy Peel)走下濕滑的樓梯,踏在河岸的泥沼上。當時正值退潮,河水退去,露出河床的淤泥,上面佈滿塑膠袋、電子煙、玻璃碎片等垃圾。露西跪在濕泥上仔細地檢視,及後發現泥沙裡藏著一塊看似是樹葉的東西。她小心翼翼地將它撬開,拿起一塊薄薄的陶瓷碎片。露西握在手上,有一種熟悉的手感,仿佛握著一段古老的歷史。
後來,一位考古學家證實,她找到的是羅馬時期的陶器碎片。露西說:「它如此精緻,卻在泰晤士河中保存了2千年。」
44歲的露西自2020年開始,便經常到泰晤士河在「泥中尋寶」(mudlark)──這個詞語最初指18和19世紀時,倫敦貧苦大眾在河邊尋找廢金屬和舊物出售,逐漸演變為興趣嗜好。一些文物愛好者在世界各地河邊發掘古物,希望從這些物件中找尋城市歷史的點點滴滴。
泰晤士河是最具代表性的尋寶景點之一,河長約152公里,沿岸2千年來都有人居住。河流的淤泥含氧量低,金屬不會生鏽,也難讓微生物生長,因此古物得以長時間保存。
泰晤士河每天兩次潮汐,河水將沙泥帶走,各個時代留下的垃圾和潛在「寶藏」因而暴露在外。一些「泥中尋寶」的狂熱愛好者趁著潮退的時間,在河邊搜尋有歷史性的有趣物品。很多古物因為這些尋寶人的努力才得以重見天日。
幾十年來,倫敦港務局向這一小群業餘愛好者發放了每次最長三年的許可證,批准他們在泰晤士河沿岸尋寶。
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尋寶者大幅增加,從2019至2022年,許可證持有人數量增加了一倍至5千多。由於人數激增,倫敦港務局在2022年暫停接受新申請。
往後兩年,該局經研究後,指出可承受的尋寶者數目為4千人。至2024年重新接受申請,但限制許可證的數量,並將有效期縮短至一年。但申請人眾多,輪候名單很快就增加到1萬多人,最終需要停止接受申請。
倫敦博物館考古館長凱特‧薩姆諾爾(Kate Sumnall)表示:「專業考古學家沒有足夠資源來監測整個河岸。這些業餘尋寶者填補了部分不足之處。他們技藝高超,知識淵博,每次潮汐都會在這裡出動尋寶。」
今年4月初至明年3月,倫敦倫敦碼頭區博物館將舉行名為「泰晤士河的秘密」(Secret of the Thames)的泥中尋寶展覽,展出350件在泰晤士河中發掘到的古物,由羅馬皇帝哈德良雕像到幾百年前孩子玩過的玩具鍋,還有餐桌上的古老酒杯、網球選手弗萊明被偷走的溫布頓獎牌,饒有趣味。
克萊兒‧馬德(Claire Mudd)和伴侶勞倫斯‧佩奇(Laurence Paige)是泰晤士河頗有名氣的尋寶者。他們和許多倫敦人一樣,在新冠肺炎封城期間發覺到家門口的這條河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財富。2020年夏天,他們在網上申請了許可證,迅即開始尋寶。
從那時開始,她們每月沿著河流巡邏幾次,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發現,好讓其他人幫助識別物品。他們的賬戶的粉絲數量迅速從約4千人增加到萬多人。
今年初,港務局作出一項讓步:對一定數目有成就的泥中尋寶者發放續期許可證,但他們必須擁有重大發現的紀錄,並為「倫敦的教育、文化和歷史生活做出貢獻」。
然而,這項新規定卻影響新的愛好者。珍妮‧里奇韋爾(Jenny Ridgwell)於2022年獲得許可證,直到最近她每周都會去泥地尋寶。她表示,今年初卻無法續領許可證,她形容自己像「被沒收了望遠鏡的觀鳥者一樣」。儘管她明白港務局的立場,也同意讓其他尋寶人有機會參與,但仍然深感失望,也不認為自己對河道造成了任何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