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最醜動物」水滴魚 獲選為新西蘭年度之魚

被稱為「世上最醜動物」的水滴魚(Blobfish,學名Psychrolutes marcidus)近日在新西蘭舉辦的「年度之魚」選舉中,奪得冠軍。

水滴魚外形特殊,嘴角下垂,貌似憂傷,所以也有「憂傷魚」的外號。2013年,英國「醜陋動物保護學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將牠選為「世上最醜動物」,更將牠定為該會的官方吉祥物。

「年度之魚」比賽由環保組織山海保育信託基金(Mountains to Sea Conservation Trust)舉辦,旨在提高公眾對新西蘭海洋生態及魚類的關注。

主辦方公布,今年共有5,583人投票,其中水滴魚獲得1,286票,拋離第二名的大西洋胸棘鯛(Orange Roughy)約300票。在選舉前列的還包括長鰭鰻魚(longfin eel)、短身細尾海龍(pygmy pipehorse)鯨鯊、大肚海馬、大白鯊、燈籠魚、姥鯊和藍鱈等物種。

水滴魚勝出除了因為本身的獨特形象外,也得到了當地電台主持人的支持。新西蘭廣播電台More FM的主持人莎拉‧甘迪(Sarah Gandy)和保羅‧弗林(Paul Flynn)曾在節目中大力鼓勵聽眾投票支持水滴魚。他們表示:「水滴魚一直在海底,默默地等待被人看見,牠們也遭嘲笑了一輩子,現在是時候讓牠站上舞台,迎接屬於牠的榮耀時刻。」

水滴魚屬「隱棘杜父魚科」(Psychrolutidae),是深海魚類,主要在澳洲塔斯曼尼亞及新西蘭附近、水深約600至1,200公尺之處棲息,由於人類很難潛達這個深度,所以水滴魚極少被發現──在10多年前,才在澳洲和新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峽被新西蘭科研船隻發現。

由於水滴魚外形獨特,圖片很快便在網絡上瘋傳。

水滴魚可長至約30.5厘米,骨骼很軟,有小量肌肉,沒有魚鰾和魚鱗,因此外表呈凝膠狀。在深海環境中,水滴魚的外觀接近一般魚類,但被捕撈上水面後,由於水壓變化,身體會膨脹和鬆弛,形成「融化」的模樣,因此有「世上最醜動物」的稱號。

像許多深海魚一樣,水滴魚體內有魚鰾這種可以控制浮力的氣囊式器官。牠們能在深海高壓環境下生存,主要是因為身體由低密度的膠狀脂肪體組成,令牠們能在水中「浮動」。水滴魚也是相當負責的父母,每條雌魚在一個巢中可產下高達10萬顆卵,然後會一直守護巢穴,到魚卵孵化為止。

山海保育信託基金發言人康拉德‧古爾塔(Konrad Kurta)表示,水滴魚最長可活到130歲,生長與活動速度均相當緩慢。牠們以甲殼類動物和其他小型生物為食,但覓食方法也很特別,古爾達說:「牠們靜靜地停在那裡,等待獵物靠近,近到實際上是走進牠的嘴巴,然後把獵物吃掉。」

該會聯合總監金‧鍾斯(Kim Jones)形容這項比賽是一場「深海被遺忘生物的對決」,認為水滴魚雖然以不尋常的外觀聞名,但牠的特殊魅力最終贏得了選民青睞。她說:「這是一場關於美的討論,水滴魚與眾不同,讓大家重新定義所謂的『美』。」

目前科學家對水滴魚的保育狀況知之甚少,但過度捕撈及棲息地減少,令牠們受到滅絕的威脅。科學家警告,水滴魚本身不適宜人類食用,不過因為牠們與其他美味的海洋生物如蟹和龍蝦等一同在深海活動,漁民在深海捕撈作業大增,水滴魚往往跟其他魚類一起被捕撈。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