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相片奬 展示地球的美麗和脆弱,述說背後故事

在南美智利北部的丘基卡馬塔(Chuquicamata)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銅礦之一,深入地下近1千公尺。據說那是智利最古老的銅礦,史前時期已有人開採。但在攝影師的鏡頭下,那個礦區是一望無際光禿禿的山坡和荒地,如同月球表面,灰濛濛的一片。當中還有廢棄的礦工小鎮和墓地,逐漸被不斷擴張的礦場包圍。

今年6月15日,倫敦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 Society)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地球相片奬」(Earth Photos Awards)頒獎典禮,常駐英國的意大利攝影師羅倫佐‧波里(Lorenzo Poli)憑著一系列名為《自噬》(Autophagy)的黑白照片,獲最高獎項。

波里表示,他希望這張照片能展示採礦活動不斷擴大和不可持續。

「地球相片奬」2018年首次舉辦,今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和電影製作人提交了1,500多幅圖片和影片,大會同時在頒獎典禮地點展出參選圖像。

「氣候變遷獎」(Climate of Change Award)由英國攝影師利亞姆‧曼(Liam Man)的《雪獸的遺骸》(Carcass of the Ice Beast)獲得,該攝影項目探討2009年放置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羅納冰川(Rhone Glacier_上的隔熱氈減緩冰川融化的效用,現在這些氈子已經破爛不堪,猶如動物的骸骨。

由英格蘭林業局評選的「森林生態系統獎」(Forest Ecosystem Award)頒了給哥倫比亞攝影師馬特奧‧博雷羅(Mateo Borrero),獲獎作品是《水線》(Waterline)。相中一位秘魯亞馬遜雨林原住民提庫納(Ticuna)人站在一棵有500年樹齡的木棉樹旁,樹上有一條水線,標誌著4月至5月雨季期間水位達到的最高點。這張照片拍攝於2024年5月,水位遠低於水線,顯示全球暖化下,降雨量減少。

摩洛哥攝影師伊薩姆‧喬里布(Issam Chorrib)憑在該國拉拉什(Larache)拍攝的攝影作品《La Hepica》榮獲大衛‧沃爾夫‧凱「未來潛力獎」(Future Potential Awards)。這張多重合成照片展現了一場野火過後,一片曾經翠綠的森林燒焦的景象。

沙恩‧希南(Shane Hynan)的系列作品《地下/生命》(Beneath/Beofhod)榮獲「西德尼‧諾蘭基金駐留計劃獎」(Sidney Nolan Trust Residency Award)。 Beofhod在愛爾蘭語中解作「地下生命」,相片展現古老的泥炭採集傳統。泥炭是部分腐爛的有機堆積物,過去曾用作燃料,但現在人類逐漸認識到它是能够儲存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重要碳匯,需加以保護。

日本攝影師小關一成(Kazuaki Koseki)的《林中生命》(Forest of Life)。
日本攝影師小關一成(Kazuaki Koseki)的《林中生命》(Forest of Life)。

這項攝影獎由英國林業局(Forestry England)、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和視覺藝術諮詢公司Parker Harris於2018年創辦,旨在展示影響地球氣候和生命的問題。世界各地的靜態和動態圖像製作者提交的作品背後,往往有引人入勝的故事。主辦方期望透過比賽,讓大眾了解照片背後的故事,並鼓勵對話和行動。

參賽作品包括從森林、城市、沙漠、雨林、城市和管理土地,到人類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影響和挑戰的各種棲息地,形式可以是單張影像、攝影系列或短片。

攝影記者艾美.維泰爾(Ami Vitale)的《希望的跡象》(A Hopeful Sign)。
攝影記者艾美.維泰爾(Ami Vitale)的《希望的跡象》(A Hopeful Sign)。

本屆共有1,582件參賽作品,評審從中選出195張圖片和8齣短片入圍,再評選出得奬者。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