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因應社會變化,有團體已開始用「家長節」取代父親節和母親節。你贊成嗎?

眾所周知,5月第二個星期日的母親節過後,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便是父親節。現時,世界多個地方就以這兩天分別表揚父母親。不過,有人卻建議,應將兩個節日綜合為「家長節」(Parents’ Day),而不再分作兩個。

這個建議並非刻意標奇立異,又或要節省慶祝資源,而是有其社會因素。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家幼稚園Park Slope North。該校最近在發放給家長的一份通告中宣佈,將會舉辦「家長節」早餐會,並作出這種的解釋:「我們不會分別慶祝母親節和父親節。我們處身於非常多元的環境中,並不是每個小孩都有父親或母親,有些甚至兩者皆沒有。」

Park Slope North是紐約市內人口組成最為多元的學校,從社會經濟背景方面來說也是如此。有些學生是由兩個母親撫養的,有些則是兩個父親;另外也有居住在兒童院舍,或由更年長一輩或其他親屬照顧的兒童。有些家長每年支付數千美元學費,另一些學生則獲得市政局的津貼入讀。

這個意念由學校的教育總監Jewel Vaughn想出來。她解釋這出於共融的原則,目標在於讓校內兒童在未意識到社會將什麼正常化時,學習包容各種不同之處。

按照一個研究中心的數據,美國的家庭環境日趨複雜。結婚比率正在下降,有超過四分一兒童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生活於多代家庭住戶中的美國人數目創下新高,有逾三百萬兒童由祖父母撫養──這兩項數字都在2000年代末期的金融風暴中急升。

目前美國學校的主流文化,並沒有認真處理下一代的社會經濟因素分野,Park Slope North的教職員認為,他們的「家長節」是嘗試改變這種文化的一小步。Vaughn表示:「要兒童在年少時已認識到,他們和同儕有多元的背景。我們愈早接受這一點,就愈快和愈容易收窄機會差距。」

學校中思想較開放的家長都歡迎這個意念,有一些建議了更為共融的做法,例如慶祝活動應在正常辦公時間以外舉行,讓更多家長可以參與。一名家長Khin Mai Aung則建議:「我認為應該慶祝更為中性的『家庭日』。這個概念不單更為共融,也提醒我們要記著社會中各種家庭是不同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對這種變更會非常敏感。加拿大一家學校之前也做過類似的行動,受到傳媒廣泛關注和報道,社交媒體湧現大量評論,例如:「這就是現實。孩子必須學習怎樣應付這種事情。」亦有批評:「這又是政治正確那一套。」

慶祝「家長節」或「家庭節」跟父親節、母親節不一定有重大分別,或許最重要的是,不論是什麼名義,我們全都會為那種養育之恩(不一定來自父母)表達謝意。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