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人類正目睹又一個物種的滅絶: 全球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年邁染病,血脈恐將斷絕…

一個物種如何步向滅絕?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的健康狀況正在惡化,這頭年邁的雄性犀牛因身體感染,隨時可能因病重死去。在沒有雄性犀牛的情況下,這個物種走向減絕幾乎已成定局。

這頭北非白犀牛的名字是蘇丹,以牠的出生地來命名。這隻公犀牛和最後兩隻雌性北非白犀牛在肯雅中部的奧佩培傑塔保育中心(OI Pejeta Conservancy)生活。不過,保育中心行政總裁李察.韋尼(Richard Vigne)坦言,「蘇丹可能命不久矣,人類將目睹一個物種走向滅絕。」

蘇丹已經45歲了,對一隻犀牛來說已經是極為高壽了。去年底,蘇丹的腿部出現了感染,至一月底時康復,但及後又發現原來的傷口再出現感染,且癒合得非常緩慢。保育中心發言人艾洛迪.薩比爾(Elodie Sampere)說:「為了不讓蘇丹受到不必要的痛苦,會考慮將牠人道毀滅。

蘇丹生於1973年,1975年被人捕獲,然後送去了捷克一家動物園待了幾十年,於2009年被送回非洲,以便讓它和其他三頭北方白犀牛進行繁殖。牠的伴侶包括15歲的法圖(Fatu)和25歲的納金(Najin),另有一頭雄性白犀牛蘇尼(Suni)於2014年死去。然而,這兩頭雌性犀牛一直無法自然受孕。

蘇丹和另兩頭雌性白犀牛現時24小時都有武裝人員守衛,以防遭到偷獵者傷害。

捷克共和國的德武爾柯諾拉(Dvur Kralove)動物園原有一頭雌性犀牛,美國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也有八頭,但這些犀牛已先後離世。倘蘇丹離世,北非白犀牛無法再孕育後代,這個物種的滅絕幾乎已成定局。

現時科學家們希望以人工受孕的方法挽救北非白犀牛,避免這個物種消亡。他們計劃從雌性體內提取卵子,與死去雄犀牛的精子結合,再植入一頭體質適合的雌性南非白犀牛體內孕育。

奧佩傑塔保育中心的薩比爾說:「問題是此前從未成功為犀牛進行人工受孕,而且過程十分複雜,從母犀牛們體內提取卵子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犀牛死亡或造成危險。」

奧佩傑塔保育中心希望可以在本年內為白犀牛進行人工受孕,北非白犀牛的命運,就視乎受孕過程是否順利。倘若仍不成功,則惟有以南非白犀牛的精子與北非白犀牛的卵子交配,雖然生產的下一代已是混種北非白犀牛,但動物學家認為,這樣總勝於讓這個物種完全滅絕。

總部設在倫敦的「犀牛國際保護協會」說,北非白犀牛曾經在乍得、蘇丹、烏干達、剛果民主共和國和中非共和國等地活動。1960年時,當地有2000多頭北非白犀牛,但到1984年已減少至只剩下15頭。

人們最後一次觀察到野生北非白犀牛已是在十多年前,地點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蘭巴國家公園(Garamba National Park)。由於地區衝突,當地常有武裝的偷獵團體非法捕獵這個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

由於犀牛角在中國及亞洲地區被視為名貴藥材,犀牛常被盜獵者濫殺,再加上非洲多個地方戰亂,現存五個犀牛品種都已列入瀕危物種。南方白犀牛在1895年曾一度被視為已經絕跡,但1895年在南非發現了約一百頭,經多年努力下,數目增加至二萬頭。西非黑犀牛是另一種非洲犀牛,1960年曾多至七萬頭,但1970開始被大量獵殺,至1993年剩下約2,500頭,但在保育工作下,現存數目約17,000頭。

一頭蘇門答臘母犀牛與幼犀牛

另外三種是亞洲犀牛,包括印度犀牛,與白犀牛是近親,在1990年代數目曾降至只有約200頭,經過保育後,現存數目約有3,300頭。爪哇犀牛,是現存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之一,現存最後一批爪哇犀牛在爪哇島最西部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棲息,總數不到 50 頭。

蘇門答臘犀牛的體型最少,但有兩隻角,這種犀牛曾一度遍及不丹、北印度及緬甸,現時主要生活在亞熱帶雨林深處,但由於棲息地遭大量開墾用以種植棕櫚樹,現時數目少於100頭。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犀牛物種,是恐龍時代的長毛犀牛的近親。

倘若蘇門答臘犀牛在地球上消失,也意味着經歷成百萬年進化而來的這種大型物種就此宣告終結。

(今年3月20日消息:這頭北非白犀牛蘇丹由於健康急劇惡化,獸醫日前已為牠施行安樂死,享年 45 歲。)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