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一年的自然課改變了青年人的一生 ﹣ 細看德國的經驗

在德國西部的波恩生物研究所,一條蛇突然在林間的小徑出現。韋佩克.波納(Wiebke Börner)停下她的卡車,讓這條蛇過溜過。

韋佩克是一位義工導師,這天帶著一組義工準備上山工作,他們都戴著附有耳套和眼罩的保護帽,拿著除草機,腳上穿著密封的工作鞋。

他們這天的工作,是平整七嶺山(Siebengebirge)的一塊草坡的野生植物。七嶺山是德國最早的自然保育區,由於過度使用農藥,不少原生的植物物種都已經消失,反而一些外來物種卻在繁植,包括來自美國的金葉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又稱black locust)。

樹林除了不同的野生植物,還有大草蜢、蝸牛和俗稱「鼻涕蟲」的蛞蝓(slugs),還有白色和啡色的蝴蝶。

德國聯邦政府提供青年社會服務、文化教育和體育教育義務工作計劃,中學畢業或未滿27歲的青年可以申請政府資助,参與六至十八個月的義務工作。年輕人會被安排到幼稚園、文化機構、體育會、醫院或院舍當義工,當一年「社年」(Voluntary Social Year),而對生態、環境和農業有興趣的青少年,則可參加生態義工(Voluntary Ecological Year)計劃。

這些雖名為義務工作計劃,但參與的青少年是有酬勞,然而最重要的是,年輕人可以藉此機會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不少參加者更重新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

茱莉(Jule)笑著說;「在這裏我們要學懂識別那些是瀕危植物,還有不同的兩棲動物。」茱莉說來興致勃勃,她原本打算修讀生物和園境建築,但現時改變主意,希望修讀室內設計。

她說:「園境建築理論多於實務,我較喜歡藝術和設計。」

不過另一位義工維麗娜(Verena),卻因為這個義務工作計劃而對園境建築產生興趣。她原本修讀農業科學,但上了四個學期的課,才發現與個人興趣不符,她不是不愛農業,但更希望協助保護大自然。

維麗娜說:「我之前不知道有這個義務工作計劃,不然我一早便會直接選修園境建築。」

18歲的提姆(Tim)覺得,義工計劃令他更成熟了,他說:「我還學會了要有責任感,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

「是時候吃午飯了。」有人從樹叢另一邊大叫。韋佩克不忘確保每位義工都有足夠的休息。

茱莉說:「初時,晚上也感覺疲倦,但現時都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反而覺得更有活力, 即使在周末也不想休息。」

一年的義務工作計劃快要結束,這群年輕人既興奮又傷感地離開,展開人生的另一篇章。茱莉說:「一方面,我很高興能投入新生活,但又有些依依不捨,我對這裏每個人都難以忘懷,但今後大家都不能每天一起生活了。」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