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精神上的芬蘭人」為何在中國漸漸火紅?兩個國家的人內心深處,竟然如此相通…

「精芬」,即「精神上的芬蘭人」,最近成為中國年輕人群體流行的潮語,為何國內人突然對這個北歐國家感到興趣?

「精芬」來自一個名為《芬蘭人的噩夢》的系列漫畫,最近在中國內地爆紅,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這一個芬蘭漫畫人物,更創出一個「精芬」的潮語,不少認為這個漫畫人物,傳達了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焦慮。

「芬蘭人的噩夢」作者卡羅利娜.科爾霍寧(Karoliina Korhonen)現年28歲,是一位芬蘭平面設計師,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名為馬蒂(Matti)。官方網站上是這樣介紹馬蒂的:「馬蒂是一個典型的芬蘭人,他舉止溫文、安靜且重視個人世界。他與人交往時禮貌而留出空間,拒絕不必要的閒聊,也希望對方能這樣對待他。可惜,生活中未必事事如願。」

另一方面,馬蒂可說是個某種程度社交恐懼症的人,例如他出門時若發現鄰居已在梯間,他會先待在家裏;在公共場所有人坐到他旁邊,他會想離開;他不喜歡在眾人中被挑出來,即使是被稱讚;他也不喜歡面對推銷員和跟其他人合作,然而,漫畫中的馬蒂卻經常會遇上一些令也感到尷尬的情境,例如在工作面試時要自誇自己的能力,購物時想看貨品的樣版,不得不和銷售人員交談,這些情況很易令他面紅。

卡羅利娜於2015年開創了這個系列漫畫,不久便引發了大量讀者的共鳴與關注,因此卡羅利娜開始長期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發表自己的漫畫作品,並出版了兩本書。卡羅利娜說,除了中國,這個系列在美國、德國、英國和其他國家都有不少粉絲。

對不少中國人來說,這位來自遙遠國度的漫畫人物,表達出他們對個人空間私隠的渴望。來自安徽,曾在芬蘭讀書三年的陳茜認為,在中國大城市生活的人容易產生共鳴,因為環境擠迫,難得享有個人空間及私隱。她說:「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中有很多人是『精芬』,大家都樂於獨立生活。」

不過亦有人認為,「精芬」現象反映了在中國生活的焦慮。正修讀芬蘭語的宋正曉說:「人們在工作上見到客戶或上司,都必須以虛偽一面示人,他們看到《芬蘭人的噩夢》,反映他們想過一種坦率和真實的生活。」

北京外國語大學芬蘭語系教授楊新異說,該系列在中國引起共鳴,「大概因為中國人和芬蘭人在本質上都有那麼一些靦腆、內向和害羞。」

有人說:「一位內向的芬蘭人跟你談話時會望著自己的鞋子,一位稍外向的會望著你的鞋子。」

2018年度的《世界快樂報告》(2018 World Happiness Report)中,芬蘭被評為最快樂的國家。國外人認為,芬蘭人的快樂秘訣,來自一種「Sisu」的生活態度,大意是堅定、堅韌、堅強的生活態度,他們很少會展現出很強的情緒,反而一種堅毅和忍耐的個性,是對生活的滿足,多於人們所說的快樂。

丹麥智庫組織「快樂研究所」(Happiness Research Institute)總裁默克.維京(Meik Wiking)說:「北歐人一向較為內向,尤其是芬蘭人,他們少有表達個人的喜惡,對於芬蘭人,快樂是擁有一個矜持、平衡和富活力的生活。」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