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以指紋、瞳孔、臉孔圖像等取代密碼,無需再記著一串串數字或字母,購物辦事更方便,但帶來不少隱憂…

4

由購物、保安以至辨認罪犯,生物辨識技術的應用愈來愈普遍,個人的指紋、瞳孔、臉孔圖像等資料已轉到不同的私人公司或政府機構手上,世上可說已沒有私隱秘密可言。

今年夏天,大批樂迷參與俄羅斯國內最大型的電子音樂節,但他們不用帶相機或手機去拍照,只要他們事先將個人相片上載給主辦當局,主辦當局利用一套面孔辨識技術NTechLab,從當場拍到的相片中辦認出參與者,將相片直接傳送到他們的手機。

遠至中國寧夏省銀川市,一些小社區已開始裝置人臉識別系统,住客及訪客只要在門前所設的攝影機前站立,保安室的監控儀確認有關紀錄後,門便會打開。

Biometrics_3

信用卡公司萬事達卡(MasterCard)今年十月初,於歐洲12個國家開始使用生物辨識軟體Identity Check,客戶只要用手機下載這個應用程式,在購物時不需輸入密碼,只要對著鏡頭自拍或是掃描指紋,就可以完成付款。

有了這套軟件,客戶無須再記著一組一組的密碼,亦可減少支付的時間。根據研究,每個人平均每天要輸入8次密碼,而5個人中至少有1人習慣將所有帳號設定為同1組密碼,僅58%的人會使用不同密碼。

NTechLab的開發商之一卡巴洛夫(Alexander Kabakov)相信,生物辨識技術的應用範圍可以說是無窮無盡,除了網上交易,遊樂場可以透過相片辨識遊客,將相片出售給他們,警察亦可以即時辨認罪犯。

Biometrics_7

然而,這些生物辨識技術衍生出不少的問題。目前在許多智慧型手機都有內置指紋、虹膜或人臉辨識功能。不過,這些解鎖功能一直有著許多小問題,像是使用一段時間後會越來越難辨識、速度也逐漸變慢,當手機在充電的時候靈敏度降低,無法解鎖等。

最惹人關注的,還是有關用戶的個人私隱問題。例如公司如何使用這些客戶的生物資料,開發NTechLab的公司,正商討將這項科技售予中國及土耳其等維權紀錄有爭議的國家。

即使在美國,人們的生物資料亦難逃會落到政府手上。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私隱和技術研究中心本年10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示,美國政府已掌握了全國1億1千700萬成人的相片,全國各執法機關可以根據這些照片,在政府的各資料庫以軟件追踨國民。

Biometrics_5

報告指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臉辨識小組」,從個人駕駛執照、身份證及護照的申請中,建立了一個相片資料庫,估計涉及1/2的美國成人的資料,讓警方可以輕易對任何人辨認及監察。

中心執行主任貝杜亞(Alvaro Bedoya)認為,FBI 利用駕照照片創建了一個全國性的生物識別數據庫,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貝杜亞更指出,「雖然這項科技很厲害,但並非公正,亦會犯錯。」

根據聯邦調查局的數據,以臉孔識別技術,每七個搜尋中會有一次無法辨認或出錯,即這個軟件隨時會誤認好人。

不過卡巴洛夫表示,只要你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已無可避免地受到監控。他說:「現時已沒有私生活可言,政府可以隨時監控你。你的手機裝載了你的各項資料,包括有關你的言行,你到過那裏、買過什麼、跟誰通話。」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